名传蔡国冠儒林,二百年来庆泽深。
同德允为贤相法,醉经端向古人寻。
稍提阙里西河意,尽扫桑间濮上音。
行听雨蒙歌迅召,不应衮绣有遐心。
力辞大政勋方著,均佚琳宫道益深。
北阙嘉猷常简在,东山春色寄幽寻。
半言夙契三乘偈,一噫何妨万窍音。
贱子抠衣陪下士,天游六凿已无心。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诗句解读:
- 名传蔡国冠儒林,二百年来庆泽深。
- “名传”指的是名声广为流传,“蔡国”指代的可能是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名字,“儒林”则是指儒学学者聚集的地方。整句的意思是,这个人物的名字在蔡国乃至更广泛的区域内都广为人知,其成就或贡献被广泛赞誉。
- 同德允为贤相法,醉经端向古人寻。
- “同德”可能指的是共同的美德或理念,“允为贤相法”则是指在这种共同的基础上,能够胜任宰相的职责或治理方式。“醉经”可能是一种对古代经典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的比喻,“端向古人寻”则是说这种学习或思考的方式是直接向古人寻求智慧和指导。
- 稍提阙里西河意,尽扫桑间濮上音。
- “阙里”指的是孔子的故乡曲阜,“西河”可能是指黄河以西的地方,“桑间濮上”则是古代的两个地名,这里可能是指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或生活态度。整句的意思是,稍微提及孔子故乡的美好以及黄河之西的意境,同时摒弃那些轻浮、庸俗的生活态度。
- 行听雨蒙歌迅召,不应衮绣有遐心。
- “行听雨”可能意味着在某个地方行走,“蒙歌迅召”可能是指听到某种歌声或乐曲,“衮绣”可能是指华丽的服饰,而“有遐心”则是指有远大的理想或志向。整句的意思是,应该听从那些自然之声和美妙的乐章,而不是追求那些华丽但无意义的事物。
- 力辞大政勋方著,均佚琳宫道益深。
- “力辞大政”可能是指拒绝接受重大的政治任务或职责,“勋方著”则是指这种拒绝行为所带来的功绩正在显现出来,“均佚琳宫”则是指远离了宫廷中的繁华和争斗,“道益深”则是指这种选择使得个人的道路变得更加深远和坚定。
- 北阙嘉猷常简在,东山春色寄幽寻。
- “北阙”指的是皇帝所在的宫殿,“嘉猷”可能是指美好的策略或建议,“简在”则是指这些建议常常被采纳或实施,“东山春色”则是借指隐居或退隐的生活方式。整句的意思是,皇帝经常采纳那些美好的策略或建议,而这些建议也使得个人能够远离朝廷的争斗和繁华,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和快乐。
- 半言夙契三乘偈,一噫何妨万窍音。
- “半言”可能是指部分的言论或观点,“夙契”表示早先的约定或默契,“三乘偈”则是指佛教中的三种主要教义或学说,“一噫何妨万窍音”则是指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声音也不应被忽视或否定。整句的意思是,即使只是部分的观点或言论,只要与早先的约定相符,就不应该被轻易否定或忽略。
- 贱子抠衣陪下士,天游六凿已无心。
- “贱子”可能是对自己谦虚地称呼,“抠衣”表示恭敬地穿着简朴的衣服,“陪下士”则是指陪伴或侍候地位较低的人或朋友,“天游六凿”可能是指自然界中的六种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风),“已无心”则是指已经没有心思去追求那些外在的名利和诱惑。整句的意思是,自己虽然身处高位,却仍然保持着低调和谦逊的态度,不再有过多的私欲和欲望。
译文与注释:
用徐谏议韵上谢参政
名声传遍蔡国儒林界,历经两百年荣耀深厚。
同修德行可成为贤良宰相典范,沉醉于经书中寻找古人智慧。
略提蔡国之内西河之意,全部扫清桑间濮上之音。
听闻雨声中传来诗歌的号召,不应贪图富贵之心。
坚决推辞大权重任功勋显著,均舍弃华贵之地道路更深沉。
常驻北阙之中接受美好策略,东山上的春色寄托着幽静的追寻。
部分言论符合三乘教义偈语,哪怕微不足道的声音也不会被无视。
谦卑地穿着朴素衣服陪伴低位者,心境已超脱世俗名利。
身居高位仍保持谦逊不图私利,天游六凿已无心追求外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和思想,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诗中通过对比和转折,表达了对于权力、地位的淡然看待和内心的宁静,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儒家文化和古代经典的热爱和追求。整体上,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