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归,在何处。禾黍正离离,江城匝屯戍。杨花零乱点旌旗,天涯芳草连云暮。
旧园桃李遍荆棘,故国楼台尽狐兔。衣冠不见洛阳花,胡马犹嘶汉宫树。
吴江水绿吴山青,春到春归别有情。柳色迎人下关塞,随军万里清胡尘。
黄金台榭未埋没,当年勿谓秦无人。
【注释】
- 禾黍(shǔ):指庄稼。黍:一种谷物。
- 江城:指长江边的城市。
- 旌旗:古代军队用彩色的布做旗帜,上面绣着图案。此处泛指战旗。
- 天涯芳草:形容远隔天边的花草。
- 旧园桃李:指过去所栽培的桃树和梨树。
- 楼台尽狐兔:指楼台被毁坏,长满了野草。
- 衣冠(guān yī):原指古时士子的服饰,后泛指士大夫。洛阳花:洛阳牡丹花,是中国古代名花。
- 胡马: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嘶:马叫的声音。
- 吴江水绿吴山青:吴江在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山位于其西,是苏州的象征。
- 柳色迎人下关塞:意思是春天来临,柳树的颜色迎接着出征的人。
- 清胡尘:清除边疆的敌兵。
- 黄金台榭:黄金制作的台阁和亭榭,这里代指富贵荣华。
- 未埋没:没有被埋没。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玄宗天宝末年(公元755年),当时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直逼长安。诗人在长安送别故园,有感于国事日非,遂作此诗。
“送春归”点明送别之意。“送春”,即告别春天,暗示作者此时心情之沉重。“何处”,表明自己无法找到离别的归宿,只能任凭春去春来,无可奈何。“禾黍正离离”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但丰收却意味着农民的辛劳与无奈。“江城匝屯戍”则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凄凉与悲壮。杨花零乱点旌旗,天涯芳草连云暮;旧园桃李遍荆棘,故国楼台尽狐兔,这些描写都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乱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困苦的深切同情。而“衣冠不见洛阳花,胡马犹嘶汉宫树”更是直接指出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最后一句“吴江水绿吴山青,春到春归别有情”则是诗人以自然景色作为背景,表达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境遇的感慨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有对个人遭遇的哀怨,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