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孤鸿,孤鸿杳何所。坚冰合洞庭,积雪满南楚。吊影破寒空,凄凉宿烟雨。
上林衰草暗池塘,衡岳居人杂豺虎。县官下诏收箭工,缯缴高张求劲羽。
稻粱粒粒尽输军,饮啄号呼困秋浦。至今燕代满胡儿,每欲归飞畏弓弩。
畏弓弩,谁能为我驱胡虏。胡虏驱除汉道昌,一身虽困忘辛苦。
诗句解读
1. 哀孤鸿
- 注释:形容孤独的鸿雁,表达了对远行者的同情和关怀。
- 赏析:此句开篇即点明主题,以孤鸿自况,寓意着诗人对于远方游子的深切同情与牵挂。通过孤鸿的形象,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情感,同时也暗含了诗人自身的遭遇或心境。
2. 孤鸿杳何所
- 注释:鸿雁不知去向,表达了对远方旅人的迷茫与关切。
-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孤鸿的孤独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旅人命运的不确定和担忧。通过对鸿雁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引出了对旅人安危的关心。
3. 坚冰合洞庭,积雪满南楚
- 注释:描述洞庭湖结冰、南楚国降雪的情况,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严寒与恶劣。
- 赏析:通过对比洞庭湖的坚冰与南楚国的积雪,诗人生动地描绘了冬季的严寒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反映了诗人对寒冷天气的感受。
4. 吊影破寒空,凄凉宿烟雨
- 注释:影子在寒空中摇曳,夜深时伴随着烟雨显得更加凄凉。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夜景中的影子与烟雨,营造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前两句的严寒景象相呼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5. 上林衰草暗池塘,衡岳居人杂豺虎
- 注释:上林苑中的衰草覆盖了池塘,衡岳地区的居民生活困苦,甚至被豺狼虎豹所困扰。
- 赏析:通过描绘上林苑的衰败与衡岳居民的困境,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状况的不满与忧虑。这种描绘手法既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6. 县官下诏收箭工,缯缴高张求劲羽
- 注释:县官下令征召弓箭匠工,用高高的箭网捕捉飞鸟来获取箭羽。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官府的行为,反映了战争或征伐带来的紧张气氛。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苦难。这种描绘手法使诗歌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背景。
7. 稻粱粒粒尽输军,饮啄号呼困秋浦
- 注释:稻田里的稻谷全部被军队征用,人们只能喝清水度日,发出悲鸣之声。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民众在战乱中的悲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深切同情。这种描绘手法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情感表达力,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8. 至今燕代满胡儿,每欲归飞畏弓弩
- 注释:直到今天,燕赵之地到处都有匈奴人,他们经常渴望归乡,却害怕弓箭手的箭矢。
- 赏析:这句诗进一步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的长期影响,同时也表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这种描绘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9. 畏弓弩,谁能为我驱胡虏
- 注释:面对强大的敌人,谁能帮我驱逐他们?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 赏析:这句诗作为全诗的结尾,强调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这种关注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
译文
在寒冷的日子里,洞庭湖上的大雁因结冰而无法飞往南方,只能在空中徘徊。同样,南国的人们在冬夜中也难以抵御寒冷,只能依靠烟雾和雨水来取暖。在上林苑中,曾经繁茂的草地如今已经荒凉不堪,衡岳的人们生活在困苦之中,甚至面临野兽的威胁。县官们为了收集箭羽而下令征召弓箭匠工,用高高的箭网捕捉飞鸟。在秋季的淮河流域,农民们的粮食几乎被掠夺一空,他们只能喝着清水度过艰难的日子,并发出悲伤的呼唤。至今,燕赵之地仍然遍布着匈奴人的身影,他们渴望回归家园却又畏惧于弓箭手的箭矢。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谁又能帮我驱逐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