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屋,原名清珙,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272,卒于公元1352
元代诗人清珙,字石屋,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及禅学贡献者,其作品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佛教哲理的理解。以下是关于清珙的详细介绍:
- 生平与背景
- 家庭与俗姓:清珙,常熟人,俗姓温。他的家世背景不详,但根据《天湖卜居》中的偈语:“拾得断麻穿破衲,不知身在寂寥中”可推断,他可能在年轻时有过一些困顿或颠沛流离的经历。
- 住地与隐居:清珙曾居住于当湖之福源,退隐后选择了天湖西侧的霅溪作为隐居之地。在这里,他过着吟讽自适的生活,并创作了大量诗歌。
- 文学成就
- 《石屋诗集》:清珙留下了一部名为《石屋诗集》的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反映其生活哲学与自然感悟的诗篇。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
- 诗歌特点:《天湖卜居》是清珙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描绘了他在天湖边观察自然美景时的心情变化,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意境。
- 宗教影响
- 僧中之仙:在日本学者的眼中,清珙被形容为“僧中之仙”,这一称谓凸显了他的宗教地位以及在禅宗发展中的影响力。
- 曹洞宗的贡献:清珙在曹洞宗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认为是该宗一代宗师。这一宗派对中国禅宗的影响深远,而清珙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清珙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诗人,还是一位深具影响力的禅宗僧侣。通过他的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够洞察到其对于生命、自然以及修行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