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
《饮马歌》
边城春未到。雪满交河道。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间小。断鸿悲,陇月低,泪湿征衣悄。岁华老。
译文:
边城尚未迎来春天,大雪覆盖了通往西域的河流。在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沙漠,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远处的烽火台上烟雾缭绕,显得格外渺小。大雁在空中飞翔,发出悲伤的鸣叫,而月亮也显得有些暗淡无光。
我的征衣已经被泪水打湿,静静地站在这片荒凉之地,感受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注释:
边城:边疆城镇,指中国西部边远地区。
未到:没有到来。
雪满:大雪覆盖。
交河:古地名,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境内。
沙明:沙地明亮,这里指傍晚时分。
残照:落日的余晖。
小:渺小,形容烽火台在茫茫沙海中的微小存在。
断鸿:失群的大雁。
悲:悲伤。
陇:泛指陇山一带。
月低:月亮显得很低。
征衣:远征时穿的衣物。
悄:安静、寂静。
岁华老:岁月消逝,青春不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与戍边生活的抒情诗。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边城的春天尚未到来,大雪覆盖了通往西域的河流,以及黄昏时分夕阳余晖下沙漠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边疆生活的感受和内心情感。
首句“边城春未到”描绘出边城尚未迎来春天的情景,暗示了边地的严寒和艰苦。次句“雪满交河道”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大雪覆盖了河流,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寒冷和孤寂。第三句“暮沙明残照”则通过黄昏时刻沙地被阳光照亮,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然而,这美好的景色并不能让人感到温暖,反而让人更加感受到孤独和寂寞。
接下来的两句“塞烽云间小”和“断鸿悲”分别描绘了边塞烽火台和大雁的形象,展现了边疆的紧张氛围和士兵们的辛劳生活。烽火台在茫茫沙海中显得渺小,而失群的大雁则表现出士兵们的孤独和无助。这些细节都生动地表现了边塞的艰辛和士兵的辛酸。
最后两句“陇月低”和“泪湿征衣悄”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陇山的月亮显得很低,似乎在诉说着士兵们内心的哀伤和思念之情;而征衣上的泪水则更加凸显了士兵们的孤独和无助。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风光和生活,展现了士兵们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