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衣竺乾服,手援牺氏琴。
繁声不愿奏,古意一何深。
晏景托孤艇,倦飞还旧林。
阖闾城下寺,几里认钟音。
茂
身衣竺乾服,手援牺氏琴。
繁声不愿奏,古意一何深。
晏景托孤艇,倦飞还旧林。
阖闾城下寺,几里认钟音。
注释:
- 《古诗十九首》(其一)是一首汉代文人五言诗。
- “身衣竺乾服”:指穿着印度僧人的衣服。“竺乾”是指印度僧人。
- “手援牺氏琴”:用“牺氏琴”指代古琴。“牺氏”是古琴的别名。
- “繁声不愿奏”:繁乱的琴声不想演奏出来。“繁声”指的是杂乱无章的琴声,“繁”是多的意思。
- “古意一何深”:古老的意境多么深远啊!“古意”指的是古代的意境,“何”是哪里的意思,用来反问,表示感叹。
- “晏景”:《楚辞·招隐士》有云:“余不忍为此态也,然众不可却,余独何为,以道观之,内方而不外圆。”晏景指隐居在山林的人,这里指隐居者。
- “托孤艇”:在江上漂泊,像孤儿一样。“托孤”指的是寄托,“孤”指孤独的船。
- “倦飞”:形容疲惫不堪,想要休息。这里的“倦飞”,可以理解为厌倦了世俗的生活,想要回到大自然中去。
- “还旧林”:回到原来的树林中。这里的“旧林”,可以解读为曾经离开过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对自然、原始生活的向往。
- “阖闾城下寺”:在吴王夫差城下的寺庙,这里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阖闾”是吴王的名字,这里是借用他的姓氏来称呼这个寺庙。
- “钟音”:寺庙里的钟声。这里的“钟音”,可以联想到寺庙中的宁静和祥和,也可以理解为对佛教文化的一种象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着印度僧人服饰、手持古琴、厌倦世俗生活、渴望回归大自然的隐逸诗人形象。他身处繁华之地,但内心却向往着宁静的自然和古老的意境。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哲理意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