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与进士,皆欲取公卿。
自是俗儒陋,非于吾道轻。
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
不措一辞去,缘何禄代耕。
【注释】
明经:唐代科举制度中,明经科的考试内容是帖经和墨义。即考生把写有经文的纸片贴在规定的位置上,并解释其中的字词句意。
进士:指唐朝时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应试者。进士科为唐、宋两代最重要的科目。
皆:都。
俗儒:庸俗的书呆子。
陋:粗浅。
自是:就是“就是”。
不措一辞:即“无一言”。措,放置。一辞,一词。
缘何:为什么。
禄代耕:以官禄代替耕种。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古代与现在的不同来讽刺当今的科举取士制度。首联“明经与进士,皆欲取公卿”,说明无论是明经还是进士,都是想要得到高官厚禄的。颔联“自是俗儒陋,非于吾道轻”则进一步指出,世俗的儒生们虽然粗疏,但是并不轻视儒家学说。颈联“昔由羔雁聘,今乃草莱并”则是将古今做对比,从前的士人可以凭才学受到重用,而现在的士人却只能去当官,不能像古人那样得到重用。尾联“不措一辞,缘何禄代耕”则是讽刺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也能得到官职的现象,他们不辞辛劳的为国家服务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深沉,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批判意味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