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
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
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
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

【注释】

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

试:试问。百岁心:百年之心愿。

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

短长:指寿命的长短。所尽:指生命的终结。祸福:指遭遇到的不幸和幸福。相寻:指接连不断地到来。

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

只:只是。宾主:宾客与主人。

不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

物境:外物的境界。人琴:这里指人的音律,比喻人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鲁玉太博(太博是宋代官名)时所写的挽词。诗中表现了对朋友的一片真情,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句“试问于天下,谁从百岁心”,诗人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询问世人谁能达到百岁的愿望?这一句既提出了问题,又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之情。

次句“短长从所尽,祸福乃相寻”。这是对前一句的回答,表示人的寿命有限,所以无论追求什么,最终都无法实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祝愿,希望他能够珍惜每一天,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第三句“只以名宾实,那论古至今”。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名声和实际并不相等,而古今之事也无法相提并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表面的名声,而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品质。

最后一句“未能忘物境,空复叹人琴”。诗人用“人琴”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对朋友命运的担忧和感叹。他认为人的命运如同琴声一样,虽然美妙但也可能随时改变,因此不能忘记它的重要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命运的感慨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提问、回答、思考和感叹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期望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