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乘羸马,因过太史家。
竹窗谈脱麈,槐树暝栖鸦。
邦瘁稽前咏,人亡起彼嗟。
夜分归不寐,犹照角巾斜。
日暮乘羸马,因过太史家。
日落时分,骑着羸弱的马,顺便拜访了一位太史的家。
竹窗谈脱麈,槐树暝栖鸦。
在竹子编成的窗户前,与太史谈论着摆脱世俗纷扰的方法,而当太阳西坠时,树上栖息的乌鸦也在叫着。
邦瘁稽前咏,人亡起彼嗟。
国家衰败,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的咏叹,而太史已经去世,我只能感叹他的离去。
夜分归不寐,犹照角巾斜。
半夜时分,我无法入睡,只能仰望着斜挂在帽沿上的角巾,思绪万千。
注释:
- 日暮乘羸马: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羸(léi)马,瘦弱的马。这里形容诗人骑马归来,天色已晚。
- 因过太史家:太史,古代掌管星历、历法之官。这里指太史家,即作者拜访的这位太史的家。
- 竹窗谈脱麈:竹窗,用竹子编成的窗户;麈(zhì),古书上说的一种长鼻子的鹿。这里指太史家有一张竹编的窗户;脱麈,超脱尘世的烦恼。
- 夜分:晚上十二点。
- 角巾:指戴的头巾。这里指诗人戴的头巾。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友人逝去的哀思之情。首句“日暮乘羸马”描绘了诗人傍晚归来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第二句“因过太史家”则透露出诗人拜访这位太史的原因,可能是为了探讨国事或寻求学问。第三句“竹窗谈脱麈”展现了太史家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暗示了诗人与太史之间的深厚交情。第四句“槐树暝栖鸦”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增添了一份宁静之美。最后一句“邦瘁稽前咏,人亡起彼嗟”表达了诗人为国家的衰败而忧虑,同时感叹友人的离世。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交往,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