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三万六千刻,玉漏唯馀十二时。
去日苦多谁会惜,残阴全少颇能知。
已惊颜貌徐徐改,不奈乌蟾冉冉驰。
万国明朝贺新岁,东风依旧入春旗。

【注释】

  1. 岁除日:旧历十二月三十日夜,俗称“除夕”。
    2.三万六千刻:指一年有三百零七日。
  2. 玉漏:计时器,古代的一种漏水报时器。十二时:即一昼夜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
    4.去日:逝去的岁月,即昨天。
    5.残阴:残余的阳光。
    6.冉冉:渐渐;缓缓。
    7.万国:指各国。
    8.春风旗:指春节的旗帜。
    【赏析】
    《和岁除日》是唐代诗人张说的组诗作品。此诗为组诗的第六首。前五首以议论、叙述为主,此篇则重在抒情。作者通过描写除夕夜人们欢度佳节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时间之短。“一年三万六千刻”一句,将一年的日数化成刻数,夸张地写出时间的短暂。“去日苦多谁会惜”,意谓过去的日子太多了,又何必去珍惜!这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思考。“会”字用得很妙,说明人们对此并不关心,更不重视。“残阴全少颇能知”,意思是说残阳已尽,余晖不多,人们尚且能够觉察到,可见人们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是多么的期待啊。这两句是说,尽管人们知道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但却无暇顾及。
    后四句写人们对新年的向往。“已惊颜貌徐徐改”,意味着人的脸上已经露出了新年的痕迹,脸上皱纹渐生,头发渐白。这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慨和总结。“不奈乌蟾冉冉驰”,意思是说黑夜已深,月亮也慢慢落下了,乌鸦也归巢了,但人们还依依不舍,恋恋难舍。这里把人们的这种心理表现得入木三分。
    最后四句写人们欢庆新春。“万国明朝贺新岁”,“万国”是说天下各地。“明朝贺新岁”,是说明天就迎来新年了。“东风依旧入春旗”,意思是说春天的旗帜仍然被风吹得飘扬,而新年的气氛却十分浓厚。“春风旗”暗指新年的旗帜,它代表着新的希望和新的开始。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八句话,但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情真挚,艺术精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