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水香焚金博山,杜陵谁复与车还。
马寻绮陌知何曲,人在珠帘第几间。
法部乐声长满耳,上樽醇味易酡颜。
更贫更贱皆能乐,十二重门不上关。

沉水香焚金博山,杜陵谁复与车还。

马寻绮陌知何曲,人在珠帘第几间。

法部乐声长满耳,上樽醇味易酡颜。

更贫更贱皆能乐,十二重门不上关。

注释:

  1. 沉水香焚金博山:沉水香被焚烧,发出香气,在金博山上。金博山可能是指一个地点,也可能是比喻珍贵的东西。
  2. 杜陵谁复与车还:杜陵(即长安附近)的某人现在在哪里?这里的“谁复与车还”暗示着对某个旧日友人或熟人的怀念。
  3. 马寻绮陌知何曲:马儿沿着华丽的街巷寻找,不知道那里是哪里。这里用“绮陌”形容街道美丽繁华,而“知何曲”表示迷茫或不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
  4. 人在珠帘第几间:人藏在精美的珠帘之后,不知究竟在第几间。珠帘常用来象征富贵或隐秘的地方。
  5. 法部乐声长满耳:在法律部门里,音乐声不断传来,令人沉醉。
  6. 上樽醇味易酡颜:举杯饮酒,酒香浓烈,使人面红。
  7. 更贫更贱皆能乐:无论贫穷还是低贱,都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8. 十二重门不上关:就像十二层的大门不用锁,表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状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既富有又自由的生活场景,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赞美。梅尧臣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诗中的人物仿佛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环境中,不受世俗的束缚。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和谐社会的渴望。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