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庄咫尺有千山,欲问紫姑应已还。
人似常娥来陌上,灯如明月在云间。
车头小女双垂髻,帘里新妆一破颜。
却下玉梯鸡已唱,谩言齐客解偷关。
《又和》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景。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赏析,并给出必要的注释:
康庄咫尺有千山:在康庄这个地方,咫尺之遥就有千山之多。这里的“康庄”可能是一个地名或者泛指一个开阔的地方,而“千山”则形象地表达了山的数量之多,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欲问紫姑应已还:我正想问紫姑(传说中的仙女)是否已经回来了。紫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常被描绘为能预知未来的人,这里可能是诗人在询问自然现象的原因或是某种预言的实现。
人似常娥来陌上:人群中的妇女们就像嫦娥一样出现在田间小路上。这里的“嫦娥”指的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象征着美丽和神秘,而“陌上”则是指乡间的小路。
灯如明月在云间:路边的车灯光如同明亮的月光悬挂在云朵之间。这里的“明月”既形容了车灯的明亮,也隐喻了月光的美丽和高远。
车头小女双垂髻:车头处有两个小女孩,她们的头发都梳成了双髻。这是对孩子们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纯真。
帘里新妆一破颜:帘子后面,新梳妆的女孩露出了笑脸。这个细节描绘了一个少女从羞涩到开朗的转变,体现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却下玉梯鸡已唱:当人们下到石阶时,公鸡已经开始打鸣报晓。这句诗通过动物的活动,反映了乡村早晨的繁忙和生机。
谩言齐客解偷关:尽管有人嘲笑齐客(可能是指古代的齐国人)会偷关(即开启机关),但我仍然坚持自己的判断。这里的“齐客”可能是对某个地方或人群的代称,而“偷关”则是指机智或巧妙的行为。
《又和》不仅描绘了乡村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这首诗的语言简明而富有画面感,读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夜晚,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和乡村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