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游临汝,于时太守贤。
山寻顺风处,城得豢龙迁。
民颈累累大,池荷一一圆。
周碑嗟缺矣,少室望崭然。
羸马居人后,归禽落我先。
事还如响答,老去若波旋。
赋分都应定,元功岂得偏。
不须天以问,自可鉴于前。
王粲今方乐,边韶旧好眠。
汉官聊掷彩,梵学竞通禅。
语道滔滔是,论情往往牵。
平生二三友,南睇不胜悁。
【注释】
1、忆昔:回忆起以前的事。
2、游临汝:游览临汝(今河南临汝)。
3、于时:那时,指刘原甫任职时。
4、太守贤:太守是个贤能的人。
5、山寻顺风处:寻找山中顺风的地方。
6、城得豢龙迁:城得到了驯养的龙(神)迁移到那里。
7、民颈累累大:百姓的颈部累累而大。
8、池荷一一圆:池塘中的荷花一个个圆圆的。
9、周碑嗟缺矣:周朝的碑文都残缺了。
10、少室望崭然:少室山巍峨耸立,远远望去。
11、羸马居人后,归禽落我先:羸弱的马排在人之后,归来的鸟落在我的前面。
12、事还如响答,老去若波旋:事情还是像回声一样回答我,人老了就像波浪一样旋转。
13、赋分:分配赋税。
14、元功:主要的功绩。
15、天以问:上天来询问。
16、自可鉴于前:自然可以借鉴从前。
17、王粲: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
18、边韶:三国时代有名的官员和思想家。
19、梵学:佛教的学问。
20、语道滔滔是:谈论道理滔滔不绝。
21、论情往往牵:谈论感情往往牵扯。
22、平生二三友:平生的三个朋友。
【赏析】
《依韵和刘原甫见寄》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诗。此诗为作者与友人刘原甫相互酬赠之作,表达了他们对于人生哲理的共同认识。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这首诗开头四句,回忆过去在临汝游览的情景,赞美当地太守是一个贤明的人。接着六句写景叙事,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中间八句,抒发感慨之情。诗人用“事还如响答”来比喻人生经历的相似性和重复性,用“老去若波旋”来形容人生的无常和衰老。最后四句,表达对友人的赞赏之情。诗人认为友人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在治理地方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诗人还表示希望友人继续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生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和追求。它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人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