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时独往,榛秽旋芟斸。
飞泉蔽幽岩,杳蔼疏朝旭。
光垂白龙髯,鸣漱寒潭玉。
半壁生昼寒,阴草润秋绿。
穿藤出溪口,流沫萦山足。
莫遣吏人来,方歌白云曲。

【注释】

游水帘岩:在浙江省绍兴市。

春山时独往:春天的山水,时常独自前往欣赏。

榛秽旋芟斸:清除杂草丛生的地方。

飞泉蔽幽岩,杳蔼疏朝旭:飞流的泉水遮蔽着幽深的山岩,朦胧的雾气稀疏地飘散着清晨的阳光。

光垂白龙髯:指瀑布的水光像白色的龙须一样垂落。

鸣漱寒潭玉:水声如同玉石相撞。

半壁生昼寒,阴草润秋绿:山崖的一半生长着白天也显得寒冷的植被;阴暗的草地滋润着秋天的绿意。

穿藤出溪口,流沫萦山足:从藤蔓丛生的山口流出小溪,溅起的水花环绕着山脚。

莫遣吏人来,方歌白云曲:不要派人前来,我正唱着《白云》之曲呢!

【赏析】

《游水帘岩》,唐·李白作。这是一首七绝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清幽秀丽的画面:作者独自游历水帘岩,山涧流水潺潺,飞瀑直下,喷薄而出,如玉龙翻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仿佛在歌唱。而在这美妙的环境中,诗人却悠然自得地唱歌吟诗,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全诗语言流畅自然,富有音乐感和绘画美。

首联“春山时独往,榛秽旋芟斸”,点明游人独行于春日的山林之中,清除杂草荆棘。这两句写出了游人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颔联“飞泉蔽幽岩,杳霭疏朝旭”描写了飞流直下的瀑布景象以及晨曦初照时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与魅力。

颈联“光垂白龙髯,鸣漱寒潭玉”则将瀑布的水光比喻为白龙的胡须,水声如玉石相撞般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之音。这两句诗既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尾联“半壁生昼寒,阴草润秋绿”则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之美。山崖的一半生长着白天也显得寒冷的植被;阴暗的草地上覆盖着秋天的绿色。这两句诗不仅展示了大自然的多样性,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与领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