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与南阳太守行,车骑休时访庭柏。
今来重看壁间题,太守已为泉下客。
独留清血是门人,怊怅便令生死隔。

己卯年,紫微谢公赴南阳,路过叶县,陪游兴庆精舍题名壁间而去。庚辰岁,我再来按田,因访旧迹而衋然于怀。所以作此谣以志其悲。

昔与南阳太守行,车骑休时访庭柏。

今来重看壁间题,太守已为泉下客。

独留清血是门人,怊怅便令生死隔。

注释:

  1. 己卯年(六十一年):指唐代宗大历六年。
  2. 紫微谢公:唐肃宗时的宰相、诗人、政治家紫微舍人谢公。
  3. 南阳:郡治在今河南省邓州市。
  4. 太守:古代官名。
  5. 衋然:怅惘的样子。
  6. 余来(liái):即“来”字的后半部分。
  7. 衋然于怀:怅惘的样子。
  8. 故作此谣:特意创作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愁。
    译文:
    昔日我也曾与南阳太守一起出行,那时候他们车马停息的时候还会来访庭院中的柏树。
    今日再来看墙上题写的姓名,那南阳太守已经成为了地下的人。
    只有我留下的血迹是门人的,惆怅之情让我感到生死相隔。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己卯年(公元769年)所作。此时他刚刚结束了在长安的官职生涯,回到故乡。诗中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友人和往事的深深眷恋和哀叹。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政治生涯中的失落和无奈。
    诗的第一句“昔与南阳太守行”,就点明了自己与南阳太守曾有过的交往。接着第二句“车骑休时访庭柏”描绘了当年两人在一起的场景,其中“车骑”指的是尊贵的车马,“休时”表示闲暇的时间,“访庭柏”则是指拜访庭院中的柏树。这个场景不仅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表达了作者对那段时光的怀念。
    然而世事无常,物是人非。到了第三句“今来重看壁间题”,作者再次来到曾经题写过名字的墙壁前,却发现那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这里的“重看”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变化,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感慨。
    紧接着第四句“太守已为泉下客”,更是直接点明了南阳太守已经离世的事实。这句诗通过“为泉下客”这一形象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世的悲痛和惋惜。
    最后一句“独留清血是门人,怊怅便令生死隔”,则是对整个事件的总结和升华。作者留下了自己的血迹作为门人的记忆,但这份记忆却让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起来。这既反映了作者对过去的不舍和留恋,也表现了他对生命无常的认识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和回忆,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