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韶石下,虞舜古祠深。
至乐久已寂,况持陶令琴。
炎方不道远,一去值秋霖。

【注释】

①储令:即储子,储光羲的字。储光羲(约公元708年—763年),字季野,号阶段居士,唐朝大臣、诗人,河东道虞乡人,宰相储同文之子。以门荫入仕,授弘文馆校书郎。历任县令、监察御史、库部员外郎等,终中书舍人。与颜真卿、贺知章、张旭、李适之、李邕友善。其诗多为应酬之作。有文集三卷,今编为《储光羲集》。②陶令:陶渊明的字。③乐昌:地名,在广东乐昌县东北,汉时属韶州。④炎方:炎热的地方,这里泛指岭南地区。⑤秋霖:秋天的雨,多指连绵细雨。

【译文】

我听说在韶石之下,曾经是虞舜古庙。

这地方久已寂静无声了,如今您又拿着陶潜的旧琴。

南方炎热的地区并不遥远,您这一次去正好遇上秋霖。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诗人任韶州长史,所以这首诗是他送友人储子赴韶州乐昌任县令时写的。

首联写对友人远行之地的了解和印象。“尝闻”二句,点出韶州乐昌,这是朋友此行要去的地方。“尝闻”,就是“曾听人说”;“石下”指舜陵山;“虞舜古祠”,指舜帝庙,这是传说中尧让位给舜,舜继位后,尧巡狩南岳,临死前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娥皇为湘妃,葬于湘水之上,而葬地就在舜帝陵山附近,也就是韶州乐昌县。所以“尝闻”韶石下就是听到这个典故。“舜陵山”,在韶州乐昌县北。《隋书·地理志》说:“韶州……县一。”乐昌,就是韶州的县城,在今广东省韶关市西郊。《元和郡县志》说:“韶州乐昌县……在县东五里。”《太平寰宇记》说:“乐昌县……在州东一百一十里。”可见“乐昌”是唐时的县城。“深”,指古老,久远。这句意思是说:我常听到韶山脚下的舜帝庙,那古老的遗址还在。这两句交代了韶州乐昌这个地方,是作者了解的故乡,也是他的朋友将要前往的地方。

次联写对这位朋友远行的心情和感慨。“至乐”二字,承“尝闻”而来,是诗人想象中的乐昌古风。“寂”,静默无声,指冷落、萧条。“况持”二字,是转折语气,说明尽管乐昌古风寂寞萧条,然而你却要离开它。“持”,拿着。这里的“持”字是动词,有“带着”的意思。“陶令”,陶潜的字。《晋书·隐逸传》载:“陶潜字渊明……自以无才误世,遂固穷守节。……不为五斗米折腰,乃赋归去来辞以示之。”后人因此称他为“五柳先生”。他的《归去来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等语,可见他一生淡泊名利,隐居田园,不慕荣利,安贫自乐。“琴”,指琴曲,如《广陵散》、《高山流水》,都是古代有名的琴曲。陶潜爱弹琴,经常弹琴自娱。他的《饮酒二十首》之一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就是写他远离尘嚣,清心寡欲,安于淡薄的生活,而又能从琴声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几句是说:韶乐早已寂灭,何况你又抱着陶潜的旧琴呢?陶潜的《归园田居》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之句,可见他是爱山爱水的,而他又是爱音乐的。陶潜爱音乐,但他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肯做官。所以他虽然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却仍时时想念着山林泉石的乐趣。这一句既是对友人的勉励话,也表达了诗人自己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末联是对友人即将赴任的祝愿的话。“炎方”,指南方炎热的地方,这里代指岭南地区。这一句是说:南方炎热的地方并不遥远,这次你到那里去正好遇上秋霖。“一”,一次;“值”,遇到。“秋霖”,指秋天的雨,多指连绵细雨。“霖”,是连绵不断的雨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南方炎热的地方并不遥远,这次你到那里去正好遇上秋霖。这是在祝福他一路平安。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表达了他对友人即将赴任的关心之情。

每句都紧扣主题,用典贴切自然,情景交融,情韵悠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