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无十步广,有竹才百个。
子时哦其间,宾友或来和。
琴壶置于傍,图籍亦在左。
谁怜修修影,只畏寒日过。
谁怜青青枝,下有暗叶堕。
我期霰雪时,来听幽声卧。
应当为设榻,勿使赏心剉。
持以报主人,此兴不可破。

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

庭无十步广,有竹才百个。

庭院虽不宽广,但竹子却有百株之多。

子时哦其间,宾友或来和。

我常在竹林中吟诵诗作,宾客友人有时也来共赏。

琴壶置于傍,图籍亦在左。

琴壶和图书都摆放在旁边。

谁怜修修影,只畏寒日过。

谁怜那修长的影子,只因寒冷的太阳照射而过。

谁怜青青枝,下有暗叶堕。

谁怜那些翠绿的树枝,下面却有落叶飘落。

我期霰雪时,来听幽声卧。

期待着雪花纷飞时,静听这竹林的幽雅之声而安然入眠。

应当为设榻,勿使赏心挫。

应当在这里设置榻席,不要让美好的心情受挫。

持以报主人,此兴不可破。

带着这些去向主人报告,这种兴致是无法被破坏的。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朋友在竹轩中饮酒、品茗、吟诗、弹琴、观书等高雅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友情和自然风光的珍视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首联“庭无十步广,有竹才百个”是说庭院虽然不大,但竹子却有百株之多。这里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竹子的喜爱和珍视之情。竹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象征着坚韧、高洁、虚心、谦逊等品质。同时,竹子也是文人墨客常用来表达情怀的意象之一。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颔联“子时哦其间,宾友或来和”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竹林中欢聚的情景。这里的“子时”指的是夜晚十二点前后的时间,古人认为此时天地之气最为清和,适合进行各种活动。诗人选择在这个时间与朋友相聚,可见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惜。而“哦”字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吟诵诗作的情景,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诗歌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琴壶置于傍,图籍亦在左”则是对竹林环境的具体描绘。这里用到了“倚”字,表示诗人将琴壶放置在旁边,图籍则放在左边,这样的布局既方便使用又符合文人雅士的生活习惯。同时,“倚”字也传达了诗人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心态。

尾联“谁怜修修影,只畏寒日过”进一步描绘了竹子的影子以及它受到寒冷天气影响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竹子的影子,使得竹子的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而“畏寒日过”则表达了竹子对于寒冷天气的畏惧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

尾联“我期霰雪时,来听幽声卧”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期盼和追求。这里所说的“霰雪”是指降雪的景象,而“幽声”则指竹林发出的声音。诗人希望通过在雪花纷飞时静听竹林的幽雅之声而安然入眠,来享受那份宁静和惬意的时光。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简单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

最后两句“应当为设榻,勿使赏心挫”则是诗人对朋友的嘱咐和自己的心情表达。这里用到了“酬”字,表示诗人希望朋友们能够接受并欣赏自己的邀请,不要因为赏心悦目的事物而破坏了这份美好的友谊。同时,“酬”字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竹林中的生活情景的描绘和对竹子、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友情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