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少室西,定陟轘辕险。
归心不避危,夕枕屡成魇。
秋声故苑空,野气荒陵掩。
独念京洛尘,曾将客衣染。

【赏析】:

任廷平是唐末诗人。他归京后,写了这首诗,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情怀念。诗中描绘了少室山(在河南省登封县西北)西面,轘辕山(在今河南洛宁县)脚下,他踏上归程的情景。他想到自己远离家乡,心念着故园的亲人,夜不成寐,多次做了噩梦。秋天的时候,故苑(指洛阳)空寂,野气荒凉,陵墓被荒草掩埋,使他更加思念京都和京城中的一切。最后,他想到自己的衣服曾染上了京城的尘埃,更增加了对京城的怀念之情。

“言之少室西,定陟轘辕险。”首两句写自己从少室出发,越过轘辕山,开始踏上回家的旅途。这两句是说:我到了少室山,便登上了轘辕山,开始踏上归京的旅程。少室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轘辕山在今河南洛宁县南。这里用“言之”一词,表明任廷平是在说话的当儿离开少室的。

“归心不避危,夕枕屡成魇。”第二联写他一路上心急如焚,夜不能寐。“归心不避危”,表明他急于回家的心情。由于心情焦急,夜以继日地辗转反侧,以致成了恶梦。“夕枕屡成魇”,说明他连睡觉都感到困难。

“秋声故苑空,野气荒陵掩。”三、四两句写他在途中所见景色。“秋声”,“荒陵”,都是借景抒情,衬托他的孤苦无依之感。“故苑空”,指故都洛阳荒凉冷落;“荒陵掩”,指洛阳附近的陵墓都被黄土掩埋了。这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独念京洛尘,曾将客衣染。”第五、六句写他在洛阳所思之念。“独念京洛尘”,表明他在洛阳时,曾经沾染了京都的尘土,即指他曾被朝廷录用为官,后来又辞官归隐。“曾将客衣染”,表明他已经把客衣染上了许多灰尘。“客衣”,指未被征召前所穿的布衣。这里说他自从辞官归隐以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此诗是一首五律,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除第一句外,全用仄声韵脚,押入声韵(叶韵)。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不加藻饰,纯以白描之笔,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