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岁陪祠泰坛下,始一相见如相知。
我今入幕君有待,喜得款语胜前时。
便嗟陈事日侵汨,虽欲数面曾无期。
忽闻兵吏已迎候,马有行色车将脂。
贺君有意事清简,太守亦鄙寻常为。
骐骥步骤岂局促,凤皇羽翼多威仪。
汉家近亲不复有,召父旧闻于今隳。
隳由狂者生利害,曾未略究民间宜。
只言引水幸圭赋,矫请罢毁功何施。
千载厚惠一日去,至今农亩空嗟咨。
夫子才高识且远,勿畏势力重扶持。
他年人作去思颂,愿以大字书长碑。
韩宗彦,即韩宗师,字子野,南宋邓州人。公元1179年(宋孝宗淳熙十六年)进士,授高平尉。
韩宗彦与著名文学家苏轼交往甚密。公元1086年(嘉祐元年),苏轼任广东惠州知州时,曾写信给当时在邓州的韩宗彦,希望他为《东坡易传》作序。韩宗彦欣然答应,并写了一篇《东坡先生易传序》,对苏东坡的易学思想作了精辟的阐述,成为后世研究苏学的重要文献。
公元1224年(宋理宗绍定二年),韩宗彦任河南府路提点刑狱公事,兼领邓、均、颍三州。在此期间,他先后写了四首诗赠与苏轼。
第一首《送子瞻使契丹》:
去国三千里,辞亲十二时。
归来一日日,憔悴一人知。
我欲东山卧,君非北海饥。
北风吹酒醒,西望武昌枝。
第二首《和子由除夜》:
元龙已矣独关心,老泪长销蜀道深。
江汉送归航楫远,雪霜迎得鬓毛侵。
故山虽在干戈外,新岁犹开宴赐金。
细数归期宁暂缓,此生终欲老林林。
第三首《次韵子固除夜》:
三年谪宦海天涯,孤负平生万事才。
梅发已惊春至眼,鹤归应喜岁还家。
心随北客悲烟瘴,目断东门送乱鸦。
归计恐迟无蜡屐,酒杯聊复荐梅花。
第四首《次韵子由除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佳期一纸隔,万重云浪十年强。
想见读书灯下影,不知何日到吾乡。
明年岂是无年?毕竟今年又夕阳。
赏析:
这是作者为好友苏轼写的四首诗,每首都抒发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一首《送子瞻使契丹》:
这首诗是作者写于公元1235年至1238年间(宋理宗宝庆三年至绍定二年)。苏轼此时已经离开邓州,出知杭州。韩宗彦在邓州与苏轼相知甚深。苏轼在任职期间,曾多次给韩宗彦写信,希望他为自己的著作作序。公元1179年(嘉祐元年),苏轼在写给韩宗彦的信中,曾邀请他为自己的《东坡易传》作序。但韩宗彦因为要侍奉祖母而推辞。后来,苏轼得知韩宗彦家中有丧事,于是再次写信催促,韩宗彦这才答应作序。因此,这首诗是韩宗彦在接到苏轼的信后,感慨时光荏苒,与苏轼的相识、离别之情交织在一起而写下的。
第二首《和子由除夜》:
这首诗是韩宗彦写给好友苏轼的。公元1224年(宋理宗绍定二年)冬天,苏轼出任河北西路转运副使、真定府知府。次年春天,苏轼因得罪权贵而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同时被勒令退居惠州、儋州,不许收受任何人的贿赂。苏轼在这一年冬天来到邓州拜访好友韩宗彦。韩宗彦十分高兴,便请苏轼喝酒,两人一起赏月吟诗,畅谈天下大事。不久之后,苏轼又被贬往海南岛。苏轼在赴贬途中经过邓州时,特地前来拜访韩宗彦,两人共叙友谊。韩宗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苏轼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壮志凌云之情怀。
第三首《次韵子由除夜》:
这首诗是韩宗彦写于公元1234年(宋理宗宝佑四年)。此时,苏轼已经离开了朝廷,被贬到了惠州、儋州等地。韩宗彦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惋惜,便写信给苏轼,希望能够让他回来做官。苏轼对此表示感谢,但婉言谢绝。韩宗彦在这首诗中回忆了他们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也表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深眷恋之情。
第四首《次韵子由除夜》:
这首诗是韩宗彦写于公元1235年(宋理宗景定元年)。此时,苏轼已经被贬到了惠州、儋州等地。韩宗彦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便立即给苏轼写了一封信。苏轼收到信后,也非常感激,于是回信表示谢意。韩宗彦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深深眷恋之情。
这四首诗是韩宗彦写给好友苏轼的,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感情。其中蕴含着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