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轩仍见竹,潇洒排青幢。
斜乌与落月,静影昼寒窗。
光没影亦没,激水自淙淙。
夜深犹读易,谁更忆清江。

【注释】

作轩:建造小亭子。

排青幢:排列着青色的帘幕。

斜乌:指傍晚时分太阳的余晖照在西边的天空上,呈斜红色。

静影:静静的影子。

光没:日光消失。

激水:急流的水声。

淙淙:水流声。

清江:清澈的江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夜晚读书时所见之景和所感之情。全诗语言朴素,意境幽雅,是一篇抒情佳作。

首句“作轩仍见竹”,开门见山,点明题旨。诗人建了一个小亭子(轩)后,依然可以看到竹林。这里“仍”字用得十分巧妙,写出了诗人对竹林的眷念之情,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喜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第二句“潇洒排青幢”,“潇洒”二字用得极为贴切,它描绘了竹子挺拔、修长的姿态以及竹叶随风摇曳、轻飘飘的样子,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排”字则写出了竹叶排列有序的特点,使人联想到了“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景。第三句“斜乌与落月”,“斜乌”即夕阳西下,“落月”指月亮从天空慢慢落下,这两句写出了晚霞与明月交相辉映的美景,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给人以美的享受。第四句“静影昼寒窗”,“静影”是指竹子的影子,它静静地浮在窗户前,给窗户增添了几分宁静的气氛。而“静影昼寒窗”则写出了此时此地的寒冷,使人感受到一种清寂之感。第五句“光没影亦没”,“光”字在这里指的是光线,“没”字则表示没有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阳光完全消失的时候,影子也就不存在了。这既表现了景物的变化无常,又暗含了诗人心情的变化。第六句“激水自淙淙”,“激水”指湍急的流水声,诗人把“淙淙”两字放在前面,表现出了流水声的强烈和有力;而“自”字则写出了流水声是随着水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第七句“夜深犹读易”,“易”指周易,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诗人还在读着这部经典的著作。第八句“谁更忆清江”,“谁”字在这里是疑问代词,指诗人自己;“忆”字则是动词,表示回忆的意思。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宁静美好的环境中,谁能不回忆起那美丽的清江呢?整首诗以竹为题,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