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来有野鸽,觜眼肖春鸠。
饥肠欲得食,立我南屋头。
我见如不见,夜去向何求。
一日偶出群,盘空恣嬉游。
谁借风铃响,朝夕声不休。
饥色犹未改,翻翅如我仇。
炳哉有灵凤,天抑为尔俦。
翕翼处其间,顾我独迟留。
凤至吾道行,凤去吾道休。
鸽乎何所为,勿污吾铛瓯。

【注释】

  1. 孤来:孤独而来。来,动词,到。
  2. 觜眼:指鸟嘴和眼睛。觜,指鸟的嘴巴;眼,是鸟的眼睛。
  3. 肖春鸠:像春天的斑鸠。肖,像;鸠,斑鸠。
  4. 饥肠欲得食:肚子饿得像要吃东西了。
  5. 立我南屋头:站在我的南边屋檐下。立,站在。
  6. 我见如不见:我看着它好像看不见它一样。
  7. 谁借风铃响:是谁借风的声音把它唤醒。
  8. 朝夕声不休:早晚不停地叫唤。
  9. 饥色犹未改:饥饿的样子还没有改变。
  10. 翻翅如我仇:翻飞的翅膀就像对我怀恨在心。
  11. 炳哉有灵凤:真是一只灵性的凤凰啊。
  12. 天抑为尔俦:难道天意要让它成为我的同伴吗?
  13. 翕翼处其间:展开双翅在天空中飞翔。翕(xī),张开;翼,翅膀;处,处于。
  14. 顾我独迟留:却唯独留给了我独自思考。顾,考虑。
  15. 凤至吾道行:等到凤凰来了我就会走运了。凤至,到来;道行,运气。
  16. 凤去吾道休:但是等凤凰走了,我的运气也就没有了。
  17. 鸽乎何所为:这鸽子到底想要做什么呢?
  18. 勿污吾铛瓯:请不要玷污我的锅碗瓢盆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鸽子的一生,从它的出生开始,一直到它生命的终结,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深深热爱。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鸽子的生命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无常。

首句“野鸽”,直接点明了主题,引出了诗歌的中心人物——野鸽。接着,诗人用“觜眼肖春鸠”来形容野鸽的嘴和眼睛,既表现了野鸽的可爱,也暗示了它的生命力顽强。接下来的三句,诗人描述了野鸽的生活状态:饥饿时渴望食物,但总是站在诗人的南屋头上,默默观察着诗人的生活。这种描写,既展现了野鸽对人类的依赖,也反映了人类对野鸽的好奇与关注。

诗人又描绘了野鸽的活泼与自由:“盘空恣嬉游”形象地表达了野鸽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而“盘空恣嬉游”则进一步强调了野鸽的无拘无束。同时,诗人通过“谁借风铃响,朝夕声不休”两句,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风铃比作野鸽,使其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关注野鸽的命运:“饥色犹未改,翻翅如我仇。”这里,诗人将野鸽的饥饿状态与自己的痛苦相比,表达了对野鸽不幸遭遇的同情与关心。紧接着,诗人又描绘了野鸽的骄傲与自信:“炳哉有灵凤,天抑为尔俦。”这句诗中,诗人将野鸽比作一只灵性的凤凰,既赞美了野鸽的美丽与高贵,也暗示了野鸽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诗人以对野鸽命运的担忧结束了全诗:“顾我独迟留。凤至吾道行,凤去吾道休。”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野鸽命运的关注与忧虑,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无论生活如何变化,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与追求。

《野鸽》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情的情感,描绘了一只野鸽的一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诗人通过对野鸽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深深热爱,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