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
穷巷独秉德,车马一何多。
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
是以被褐人,长甘北山阿。
曰今岂有愧,渔上有行歌。

同道损持国访孔旼处士高庐当大道,节士不肯过。

穷巷独秉德,车马一何多。

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

是以被褐人,长甘北山阿。

曰今岂有愧,渔上有行歌。

【注释】

同:和。

损:指王损。

持国:即张持国,唐人。

访:访问。

孔旼:孔子的弟子颜回,字子渊,号安期,鲁国人。

处士:指不仕的人,此处指隐退的士人。

【译文】

高大的府邸正好位于大路之上,有志之士却不肯通过。

偏僻小院独自坚守德行,来往的车马为何这么多?

权势小人追逐阿谀谄媚,礼仪之士屈服于权贵门庭。

因此那些穿着粗布衣服的人,常在北山中悠然自得。

如今难道有什么羞愧,渔夫们依然唱着行歌?

【赏析】

本诗为《全唐诗》录入,共四句,是诗人在与王损相会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叹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高庐当大道”点明题意,写诗人与王损相会面于大道旁的一座高楼之中;次句“节士不肯过”,点明主题,写有气骨的人物不愿与俗人来往;第三句“穷巷独秉德”,写诗人与王损相会在偏僻的小院中,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第四句“车马一何多”,写诗人与王损相会后,前来拜访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突出了世态炎凉。

中间六句,诗人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势力走谀谄”、“礼义服委佗”两句以史为鉴,指出那些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出卖人格的人,必将受到世人的唾弃;“是以被褐人,长甘北山阿”两句则表明自己虽身处险境仍不改其志向,宁愿像隐士那样在深山之中过着贫苦的生活。

最后两句,诗人由感慨而升华到议论,抒发出自己的理想抱负。“渔上有行歌”,写自己虽身居高位却仍不忘归隐山林的志趣,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清高绝俗的性格特征。

此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与友人王损相会时写下此诗,既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炎凉世态的感慨,又表现了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坚定意志。诗风简练质朴,语言清新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