羸马度关去,夜向河桥归。
水风来何急,吹裂游子衣。
到家莫久留,速书赴礼闱。
大对必有蕴,时哉无阔稀。
【注释】
- 送陈太祝归河阳:送别陈太祝,回河南河阳县。
- 羸马度关去:瘦弱的马渡过函谷关(古关名,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
- 夜向河桥归:夜晚沿着河岸返回家。
- 水风来何急:夜风吹来何其急促。
- 游子衣:离家远行的旅人的衣服。
- 到家莫久留,速书赴礼闱:到家不要逗留太久,赶快写信到京城应试。
- 大对必有蕴:大的考题一定有深刻的涵义。
- 时哉无阔稀:时机啊,不要错过。
【赏析】
这是一首惜别诗,是诗人送友人归河阳途中所作。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语言明白如话而又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首句“羸马度关去”,交代送别的时间、路程。“羸马”指瘦弱的马,说明旅途劳顿,一路颠簸;但“羸马度关”也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因为“度关”意味着分别。
次句“夜向河桥归”,描写了送别之后的情景。“夜向”表明是在深夜时分告别;“河桥”则点明了目的地。这句既写出了送别的场景,又为后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水风来何急”,是说夜风吹得多么急促。这里的“水风来”指的是黄河水风,“何急”则是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急切之情。
第四句“吹裂游子衣”,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气氛。“游子衣”即离人的衣衫,这里暗指诗人自己。“吹裂”形容风势之猛,而“游子衣”又使人联想到自己漂泊在外、身不由己的处境。这种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使得送别之际的悲伤更加深沉。
第五句“到家莫久留”,劝勉友人不要在故乡久留。这里的“莫”是一种委婉的劝说语气,而“久留”则暗示了友人可能会因为思念家乡而滞留不前,这与前文的“夜向河桥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六句“速书赴礼闱”,则是对友人的具体建议。这里的“礼闱”指的是科举考试,也就是乡试考场。“赴礼闱”即参加乡试。诗人希望友人能够抓住机会,努力读书、应考,争取考取功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人的关爱和期望。
最后一句“大对必有蕴,时哉无阔稀”,则是对友人的祝愿和鼓励。这里的“大对”即大考、重大考试,是科举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必有蕴”表示这次考试一定会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而“时哉无阔稀”则是说时机难得,不可错过。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又寄托了诗人自己的壮志豪情。
整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其人生道路的关心与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