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紫石如紫泥,中有莹白象明月。
黑文天画不可穷,桂树婆娑生意发。
其形方广盈尺间,造化施工常不没。
虢州得之自山窟,持作名卿砚傍物。
诗句释义
1 “虢州紫石如紫泥”:这句话描述的是砚台的材质,即“紫石”,这是一种珍贵的石材。而“紫泥”可能指的是这种石头与泥土混合后的颜色或质地,使得整体看起来更为珍贵和美观。
“中有莹白象明月”:这句描绘了紫石内部的质地,如同明亮的月光一般,莹白透亮,非常美丽。
“黑文天画不可穷”:这里提到了“黑文”,可能是说这块紫石上雕刻的花纹是黑色的,如同天空般深邃广阔,没有尽头。
“桂树婆娑生意发”:这里的“桂树”指的是一种常绿植物,象征着生机勃勃。“婆娑”形容桂花树枝随风摇曳的样子,而“生意发”则意味着这些树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其形方广盈尺间,造化施工常不没”:这句话描述了砚台的形状是方形的,直径大约一尺左右,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工匠的巧妙构思,他们总是能够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物品。
“虢州得之自山窟,持作名卿砚傍物”:最后一句提到这枚砚台是来自虢州的一个山洞,后来成为了名臣使用的文具。这反映了砚台不仅是一件艺术品,也具有实用价值,成为文人学士日常用品中的珍品。
译文
紫色的石头就像紫色的泥土一样珍贵,它内部有着像明月一样的明亮。
黑色花纹如同天上的图案,无边无际,仿佛桂树在风中摇曳生长。
它的形态方正且宽阔,直径大约一尺左右,展现了工匠们的巧思。
这块来自虢州的石头是从山中的洞穴里得到的,成为了名臣常用的砚台。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砚台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诗人通过对砚台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工艺的赞赏。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诗中的比喻手法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