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山何必高,要在出云雨。
昭亭非峻峰,雄雄若蹲虎。
旱岁一来祠,霈然随沥酤。
有草牧尔牛,有薪资尔斧。
有溪出其阴,有潭在其坞。
兽则獾与貉,鱼则鲂与鱮。
山雏水羽声,下上相杂伍。
呼名如谦恭,号叫若怒侮。
崖竹或节疏,岭松或复腐。
巨蜂结层房,养子窟深土。
何事山中人,采以为市贾。
其容固已多,其忍吾未取。
昭亭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它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昭亭山的独特风貌和生态特征。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第一句:“曰山何必高,要在出云雨。”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高耸入云的山峰的看法,认为真正的高山不在于其高度,而在于它们能孕育出如云雨般的神奇现象。
- 第二句:“昭亭非峻峰,雄雄若蹲虎。”
- 这里描绘了昭亭山虽然不是最高峻的山峰,但却如同一只威猛的虎般雄壮。
- 第三句:“旱岁一来祠,霈然随沥酤。”
- 这句诗意味着在干旱的年份里,昭亭山会降下甘霖,为人们提供水源。这里的“沥漉”指的是雨水流淌的样子。
- 第四句:“有草牧尔牛,有薪资尔斧。”
- 描述了昭亭山周边的自然环境,既有肥沃的土地可供放牧,也有充足的木材供人砍伐。
- 第五句:“有溪出其阴,有潭在其坞。”
- 指出了昭亭山周围有多条小溪和小潭,这些自然景观增添了山的神秘与美丽。
- 第六句:“兽则獾与貉,鱼则鲂与鱮。”
- 列举了昭亭山中常见的动物种类,包括獾、貉、鳊鱼和鱮鱼等,体现了山中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 第七句:“山雏水羽声,下上相杂伍。”
- 描述了山中鸟儿和水生动物的声音交相呼应,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 第八句:“呼名如谦恭,号叫若怒侮。”
- 表达了作者对昭亭山中生物叫声的观察与感受,有的叫声听起来像是在恭敬地打招呼,有的则像是在愤怒地斥责。
- 第九句:“崖竹或节疏,岭松或复腐。”
- 描述了昭亭山不同区域的竹子和松树的状态,有的竹子节间稀疏,有的松树却已经腐烂。
- 第十句:“巨蜂结层房,养子窟深土。”
- 揭示了昭亭山中蜜蜂筑巢的场景,它们在深土中挖建起层层的蜂房,繁衍后代。
- 第十一句:“何事山中人,采以为市贾。”
- 询问为何山中的人们要去采集这些自然资源,并将其作为商品交易。这反映了当地居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利用。
- 第十二句:“其容固已多,其忍吾未取。”
- 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资源的丰富和珍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些资源的尊重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