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君作茅庐,正在西轩西。
定移旧蔬圃,稍改新药畦。
其高如伯鸾,况亦有隐妻。
今方汉德盛,不必之会稽。

注释:

  1. 闻君作茅庐:听说你建起了茅草屋。
  2. 正在西轩西:就在西面的厢房里。
  3. 定移旧蔬圃:一定要把原来种蔬菜的园子移走。
  4. 稍改新药畦:稍后还要改种新的药材。
  5. 其高如伯鸾:它的位置很高,就像汉代的高士伯鸾(伯牙、钟期,两人相知甚深)一样。
  6. 况亦有隐妻:何况你的妻子也是个有才学的隐士。
  7. 今方汉德盛:现在正是汉朝国力强盛的时候。
  8. 不必之会稽:不必去会稽山隐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得知友人张持国在西厢房旁建了一座茅屋时所写。诗人通过询问和感叹表达了他对友人选择隐居生活的赞赏和理解。
    首句“闻君作茅庐”直接点明主题,即听说你建起了茅草屋。这里的“闻”字表明这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消息,而“君”则是对朋友的一种尊称。第二句“正在西轩西”,进一步描绘了朋友的居所位置,西厢房的西面。这句诗既交代了朋友的新居位置,也暗示了他对居住环境的精心选择和对自然环境的尊重。第三句“定移旧蔬圃”和第四句“稍改新药畦”,则展现了朋友对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和调整。这里不仅体现了朋友对生活环境的重视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表达了他对传统农业生活的一种超越。
    诗人并没有止步于此。他继续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他对朋友选择隐居生活的理解和赞同。第五句“其高如伯鸾”和第六句“况亦有隐妻”,都是运用典故来赞美朋友的高尚品质。伯鸾是汉代高士伯牙与钟离子的合称,他们的交情深厚,相互理解,彼此尊重。这里将朋友比作伯牙和钟离子,既是对他们友情的赞美,也是对他们高尚品格的认可。而第七句“今方汉德盛”和第八句“不必之会稽”,则是对朋友选择隐居生活的另一种理解和期待。他认为如今正是汉朝国力强盛的时候,因此朋友无需再去会稽山隐居。这既是一种对朋友生活状态的安慰和鼓励,也是一种对他人生选择的肯定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话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选择隐居生活的理解和赞同,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朋友人品和才华的赞赏和欣赏。诗人以简洁的文字,生动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朋友的生活哲学和价值观,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