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禀介且拙,尝耻朋比为。
皎皎三十年,半语曾未欺。
身微德不著,尚使人见疑。
省己当自责,实负圣相知。
圣相虽明察,不假束蕴辞。
扣言已可罪,引去岂非宜。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酬张少府》。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押韵为“上平四支”。

译文:
我所禀承的天性既高又难以琢磨,曾因不愿与人同流合污而感到羞耻。
我一生清白,却常被人误解,因为我身微德不著,所以常常使人对我产生怀疑。
反省自己的过失应该先自责,因为我确实辜负了圣相的信任。
圣相虽然明察秋毫,但并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既然已经犯了错误,就应该受到责罚,引退是最好的办法。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与友人的对话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对朋友的感激之情。诗人在诗中自称“所禀介且拙”,意指自己天性高洁、难以捉摸,但又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这表现出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独立精神。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被误解的不满和对于清白生活的珍视。

诗人提到自己一生清白,却常被人误解。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暗示了他的孤独和无助。他之所以感到痛苦和沮丧,是因为他的清白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因此,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感谢他在自己遭受误解时给予的支持和理解。

诗人以自责的方式结束了整首诗。他认为自己在反省自己的过失时应该先自责,这是因为他已经辜负了圣相的信任。这反映了诗人的自我批评和自我反省的精神。同时,这也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行为的严格要求和对责任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诗人与朋友的对话形式,表达了他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和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它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独立精神,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