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言自我去,眼前一似空。
城中岂无人,过目犹飞虫。
又厌尘事多,枳棘生胸中。
安知秋江水,净碧如磨铜。
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钓翁。
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

寄李献甫

何言自我去,眼前一似空。

城中岂无人,过目犹飞虫。

又厌尘事多,枳棘生胸中。

安知秋江水,净碧如磨铜。

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钓翁。

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

注释:

  • 何言自我去:为什么自己要离开呢?
  • 眼前一似空:眼前一片空白,好像一切都不存在了。
  • 城中岂无人:城里怎么会没有人呢?
  • 过目犹飞虫:一眼望去,就像看到飞舞的虫子一样。
  • 又厌尘事多:又讨厌世间琐事太多。
  • 枳棘生胸中:枳树和酸枣树在胸中生长。这里比喻心中充满了烦忧和烦恼。
  • 安知秋江水,净碧如磨铜:怎么能知道秋天的江水是那样清澈,像磨刀石一样闪亮呢?
  • 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钓翁:还抱怨世上的纷扰太多,比不上一个垂钓的老翁。
  • 望望当速来:望着远方,希望他快点到来。
  • 止琴视孤鸿:停止弹琴,看着一只孤雁飞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与思考。全诗以“秋江”为景,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首句:“何言自我去,眼前一似空。”诗人首先感叹自己为何要离开这个世界,眼前的世界似乎都变得空虚。这里的“空”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也暗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失望。

第二句:“城中岂无人,过目犹飞虫。”诗人接着写道,虽然城中人很多,但一眼望去,却仿佛看到了飞舞的虫子。这里用“飞虫”象征那些忙碌奔波、无休无止的人们。

第三句:“又厌尘事多,枳棘生胸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尘世琐事的厌恶,他认为这些烦忧就像枳棘一样,在他的心中滋生。

第四句:“安知秋江水,净碧如磨铜。”诗人转而以秋江为景,表达了对大自然清新、纯净之美的赞叹。他认为秋江的水如此清澈,就像是经过打磨的铜一样明亮耀眼。

第五句:“尚恨有世累,不及垂钓翁。”诗人感叹自己的世俗负担太重,连垂钓的老翁都能摆脱这种困扰,而他却做不到。这里的“垂钓翁”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

第六句:“望望当速来,止琴视孤鸿。”诗人最后以期盼的心情结束全诗。他盼望着那个老翁能够尽快到来,然后他会停止弹奏,静静地欣赏一只孤飞的大雁。
整首诗以“秋江”为主题,通过对秋江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秋江景色图,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