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高马尘塞轨,弄石洗泉人不喜。慨然摆落还吴都,归心劲于弦上矢。
强弩发复开,矢往不可回。常应笑燕子,时能海边来。

《送僧惠思归钱塘》

梅尧臣诗意解读与赏析

梅尧臣,字圣俞,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出生于小官吏家庭,父益,曾为临江军判官。自幼好读书,记忆力强。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即位,召任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钟山,病死于江宁钟山,谥文。其诗作如《田家》《陶者》《月夜》等皆传诵一时。

诗词原文与注释

大车高马尘塞轨,弄石洗泉人不喜

  • 大车高马:描述车辆高大,马匹壮实,彰显出旅途的壮观和气势。
  • 尘塞轨:尘土飞扬,道路泥泞,表现出旅途的艰辛和遥远。
  • 弄石洗泉:在旅途中寻找清泉洗涤尘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欣赏和向往。
  • 人不喜: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艰苦旅行的态度,并不觉得这是一种享受。

慨然摆落还吴都,归心劲于弦上矢

  • 慨然摆落:意指豁达放下,洒脱地离开。
  • 还吴都:回到故乡吴都。
  • 归心劲于弦上矢:比喻归心似箭,急切之情如同弓上的箭,一发不可收拾。

强弩发复开,矢往不可回

  • 强弩发:形容弓箭强劲有力,射出时势不可挡。
  • 矢往不可回:比喻心意已决,无法逆转。

常应笑燕子,时能海边来

  • 常应笑燕子:比喻经常被比作燕子,暗示着诗人常常以燕自喻,自由自在。
  • 时能海边来:表示有时能够像海燕一样飞到海边,象征着回归家乡的愿望。

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宏大而艰辛的旅途画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人用“大车高马”形容旅途中的壮丽景象,用“尘塞轨”和“弄石洗泉”表达了对旅途艰难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然而,尽管旅途艰难,诗人的心却如箭在弦上,急切想要回到故乡。最后两句,诗人用燕子比喻自己,表达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偶尔能随海燕飞回岸边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感情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