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务欲博,诵说穷冬秋。
衣裙未及解,含珠以见求。
闽称黄夫子,常恐学不流。
有徒如浮萍,匝匝围刳舟。
聚书将万卷,载行无马牛。
去年来京师,满箧分寄投。
半在吴楚间,半入赵卫陬。
昨日大官荐,青袍变绨裘。
今朝为异物,寸禄与命雠。
独闻邯郸公,哀之使敛收。
曷其禀赋薄,安得被王侯。
旅殡欲焉托,定将葬何州。
生为四方游,死当不择丘。
岂必归故乡,万里过山头。
【注释】
①儒者务欲博:儒家学者都希望广博。务,致力于。
②诵说:诵读和解说经文。穷冬秋:指一年中的最后几个月。
③衣裙:指衣服。
④含珠:指珠宝。见求:请求赏识。
⑤闽:今福建一带。黄夫子:指黄宗羲。
⑥徒:学生。浮萍:漂浮在水面的浮萍。这里比喻学生众多,像浮萍一样聚拢在一起。
⑦万卷:形容图书之多。载行:装载出行。
⑧吴楚:指江浙一带。赵卫陬:指河北、山东等地。
⑨大官:指朝廷重臣。荐:举荐。青袍:黑色的衣服。变:改换。绨裘(tīqiú):粗布衣。这里泛指贫苦人家的衣物。仇:怨恨。
⑩旅殡:临时停放遗体。旅,临时。
⑪何州:何处。
⑫生:活着的时候。四方游:四处漫游。
⑬死:死了之后。不择丘:无论在哪里下葬。
⑭故乡:家乡。万里:形容远。过山头:指到处流浪,无处安身。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黄宗羲的。作者对黄宗羲非常崇敬,认为他是“儒者务欲博”,一生致力于学术的探索。但是,他一生贫困潦倒,连自己的衣服都穿着破旧的粗布衣,还被人嘲笑为“一衣不蔽身体”的“贫儒”。因此,他对黄宗羲十分同情,写诗来安慰他。
首联两句写黄宗羲读书之勤,可谓“诵说穷冬秋”,可见他读书之多。“衣裙未及解”,说明他穿的还是旧衣服,这更衬托出他的贫穷与困顿。颔联两句写黄宗羲虽然贫穷但却有学问,所以人们争相向他学习。颈联两句写黄宗羲的学生很多,就像漂浮在水上的浮萍一样聚集在一起。“聚书将万卷”,说明他收藏了很多书籍。尾联两句写黄宗羲去年来到京城时,把许多书送给了别人;现在却受到朝廷大臣的推荐,穿上了华丽的衣服。而黄宗羲自己却感到十分惭愧,因为自己一生贫困潦倒,连一件好衣服都没有穿好。尾联两句写黄宗羲虽然受到了朝廷的推荐,但是他却感到十分不安,因为他知道朝廷大臣推荐他,是因为他的学问高超,而不是因为他的富贵荣华。最后两句写黄宗羲虽然被举荐为官,但他却感到十分痛苦,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一生都在贫困中度过,死后也不能回到家乡去安葬。尾联两句写黄宗羲虽然得到了朝廷的推荐,但是却感到十分悲哀,因为他知道自己一生贫困潦倒,死后也不能回到家乡去安葬。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过分的修饰。通过对黄宗羲的赞美,表达出了作者对贫苦人民的同情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