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初西蜀来,遗我双筇竹。
上有红泪斑,断非湘娥哭。
尝闻帝魂哀,嚎血滴草木。
春露洒更鲜,殷痕侵粉绿。
截为扶衰杖,万里出浴谷。
今来入我手,君勤意有嘱。
区区四十年,重趼生两足。
冠丱三男子,且与诗书读。
翁虽文章穷,尚以字遮目。
忍弃不以教,携归事樵牧。
故兹九节赠,用助老追逐。
杨朱非为岐,贾谊非为鵩。
及其悲恸时,岂不沾盈掬。
挥之傥著物,无迹染林麓。
因持此竹纹,勿叹前人独。
【注】陈:姓;天常:名。筇竹:一种竹子,因节短而直,故有“筇”之称。“斑”:斑点。
译文:
我初到西蜀时,您赠给我双筇竹。
上面有红泪般的斑点,并非湘娥的哭泣。
曾听帝君魂哀,嚎哭血洒草木。
春露洒在更鲜嫩的竹林上,殷痕浸染粉绿。
截为扶持衰弱身体的拐杖,从万里远道送来。
如今来到我的手里,是您殷勤的意思寄托。
我区区四十年,辛苦行走两脚。
三个男子都戴帽,暂且与诗书为伴。
你虽然穷尽了文章,却仍然戴着墨镜。
忍心抛弃不教导,带着它回家去耕樵牧牛。
所以我用九个节令来赠送,以帮助老人追逐。
杨朱非为了岐山,贾谊非为了鵩鸟。
等到悲恸之时,岂不沾满衣襟?
挥之倘着物,没有痕迹沾染林麓。
因此拿着这竹纹,不要叹前人独步。
赏析:
此诗写友人赠筇竹之意。首四句说诗人初至西蜀,友人赠他筇竹。五、六两句说竹上斑斑点点,不是湘娥的哭泣。七、八两句说相传帝君魂魄哀痛,号啕大哭,血滴草木。接着四句说春日的露珠洒在竹叶上更显得嫩绿,殷红的血滴入竹里也变成青翠。九、十句说筇竹被截为扶衰拐杖,由远方送来。十一、十二句说如今拿到诗人手里,是朋友殷勤的意思。十四、十五两句说自己辛苦行路,三男皆冠。十六句说虽然自己文章穷尽,但仍然戴着墨镜。十七、十八句说不忍心丢弃不教导他们,于是带着它回家去耕樵牧牛。十九、二十句说所以用九个节令来赠送,以助老人追逐。二十一、二十二两句说杨朱不是为了岐山,贾谊也不是为了鵩鸟。二十三、二十四两句说等到悲痛之时,岂不是满襟都是吗?二十五、二十六两句说挥之倘着物,没有痕迹沾染林麓。二十七、二十八两句说因此拿着这竹纹,不要叹前人独步。这首诗写友人赠筇竹之意,首四句说诗人初至西蜀,友人赠他筇竹。五、六两句说竹上斑斑点点,不是湘娥的哭泣。七、八两句说相传帝君魂魄哀痛,号啕大哭,血滴草木。九、十两句说春日的露珠洒在竹叶上更显得嫩绿,殷红的血滴入竹里也变成青翠。十一、十二两句说筇竹被截为扶衰拐杖,由远方送来。十三、十四两句说如今拿到诗人手里,是朋友殷勤的意思。十五、十六两句说区区四十年,辛苦行走两脚。十七、十八两句说三男皆冠,且与诗书为伴。十九、二十两句说虽然自己文章穷尽,但仍然戴着墨镜。十七、十八两句说不忍心丢弃不教导他们,于是带着它回家去耕樵牧牛。十九、二十两句说所以用九个节令来赠送,以助老人追逐。二十一、二十二两句说杨朱并不是为了岐山,贾谊并不是为了鵩鸟。二十三、二十四两句说等到悲痛之时,岂不是满襟都是吗?二十五、二十六两句说挥之倘着物,没有痕迹沾染林麓。二十七、二十八两句说因此拿着这竹纹,不要叹前人独步。
全诗以筇竹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