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湟宿兵地,劲勇天下闻。
侵疆古甚炽,薄伐诗所云。
往今势且异,利害理颇分。
远以塘设险,遂轻甲屯云。
昔传尝胆国,能破怒蛙军。
越虽隔大江,吴遭若枯焚。
实由持阻懈,抉目悲伍员。
夫子负美才,议论高不群。
况有令兄弟,今亦贰河汾。
助守戒不虞,慎勿倚和獯。
张侯为刺史,大族独此君。
法明而不苛,可共饰以文。

【注释】

①谢师直:名不详,北宋人,曾任秘丞通判莫州。

②河湟:古地区名,指今甘肃、青海一带。宿兵地:驻军之地。劲勇:勇猛的士卒。天下闻:天下都听到了。

③侵疆:侵犯边疆。古甚炽:古代很盛。薄伐:轻率的进攻。诗所云:指《诗经》中“薄伐西土”。

④往今势且异:从过去到现在形势不同。利害理颇分:利害关系很大。

⑤塘设险:筑塘作为防御工事。遂:于是。

⑥尝胆国:相传伍子胥被吴王夫差冤杀后,他挖出自己的眼睛,投入大江而死,后来他儿子伍尚也被吴王夫差杀害。破怒蛙军:打败越国的吴军。

⑦越:指春秋时越国,在今浙江省南部。隔:隔着。大江:长江。若枯焚:像枯木一样烧掉,喻吴国被灭。

⑧持阻懈:坚持守城,不懈怠。抉目悲伍员:伍员即伍子胥。抉目,挖出眼睛。

⑨夫子:对人的尊称。美才:有才能的人。议论高不群:论议很高超,不是一般人比得上的。

⑩令兄弟:贤明的兄弟。今亦贰河汾:现在的兄弟也背叛了黄河和汾水。贰,背叛。

①助守戒不虞:援助守边的人要警惕,不要麻痹大意。戒,警惕,戒备。不虞,不测之事。

12倚:依靠。和:和睦。

13张侯:张和叔。刺史;州郡长官,又称太守。

①法明而不苛:法律严明而不苛刻。可共饰以文:可以共同修饰完善。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诗人通过送别,抒发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与关切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及对友人的期望。全诗语言流畅,结构严谨,意境深远。

首联写送别之地,点明时间是秋天,用“宿兵地”三字,表明此地乃兵家必争之地。“劲勇天下闻”一句,说明此地军队之强盛,连天下皆知。

颔联写边境情况,指出入侵之敌虽已受到打击,但并未退却,其野心依然存在。

颈联写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利害关系很大。“塘设险”一句,既写出了防守一方的困难,又暗含进攻者的优势,使诗句既有力又含蓄。

尾联两句,既是对送别的嘱托,又是对友人的期望:“慎勿倚和”,“慎勿倚”,是说切莫依赖和睦的关系;“和獯”,指匈奴族的首领,这里是借用其名来讽刺那些依附外国势力的人。

整首诗情真意切,寓意深刻,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