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
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
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
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梅。
注释:腮部肥厚,节骨突出,身体瘦削,吹笛的竹管长而瘦。洛阳袁家山坞中的竹子,原来从蕲水运来的,现在被移种于此。雪霜霰雨已使竹筒饱胀得发胀,窍隙中凝结着晶莹的星子,谁又去把它们打开呢?与您一起高唱《龙吟曲》,那悠扬的歌声可以吹落江南的梅花。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竹之生长和风韵的诗。全诗以竹为主体,通过咏竹,来抒写对友人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首句用“肥”、“瘦”来形容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的生长状况。二句用“长”、“短”形容竹,写出了竹子的形态特征。三、四句是说这些竹子原来是从远处运来的,现在被移植到这山坞里来了。五、六两句进一步描述了竹子的特点:在严寒的冬天,雪霜霰雨已经使竹筒饱胀得发胀,窍隙中凝结着晶莹的星子。这两句既写出了竹子的耐寒性,也写出了竹子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七、八句是全诗的重点,诗人借竹自喻,表达了对朋友深厚友谊的赞美之情。“龙吟曲”,指笛声悠扬婉转,如龙吟之声。诗人将竹比作龙,是因为竹的外形和气质都酷似一条盘蜷曲曲的龙;诗人之所以要为朋友吹奏《龙吟曲》,是因为他希望朋友能够像龙一样,在逆境中振作精神,奋发向上。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坚贞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