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百舌子,百舌子,春泥方滑滑。泥虽滑滑辇道平,莫学竹鸡言易发。
深宫许尔来报春,便是好鸟同其群。清声啭入君王耳,安用穿丛苦避人。
桃李无言何所益,毕竟有谢须纷纷。莫以荣华长不歇,人间已见翟公门。
安不忘危谁可贵,贵时能忆困时闻。
【译文】
你提胡芦,你提胡芦,你不要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百舌子,百舌子,春泥方滑滑。泥土虽滑辇道平,莫学竹鸡言易发。
深宫许尔来报春,便是好鸟同其群。清声啭入君王耳,安用穿丛苦避人。
桃李无言何所益,毕竟有谢须纷纷。莫以荣华长不歇,人间已见翟公门。
安不忘危谁可贵,贵时能忆困时闻。
【注释】
- 鸠妇:古代称善鸣者。
- 六篇:指苏轼《和永叔六首》中的六首诗。
- 二代(tì):代,辈。
- 鸠妇言:即“鸠妇语”。
- 胡芦(hú lú):葫芦。
- 劝:劝说,这里是说。
- 公:公卿之尊。
- 醇酎(chún zhòu):浓酒,这里指好酒。
- 名声:声誉。
- 不朽:永不磨灭的名声。
- 竹鸡:一种野鸡。
- 穿丛苦避人:躲到草丛之中避开众人。
- 谢:辞谢,这里指谢世。
- 翟(dí)公门:指权贵之家。
- 安忘危:意思是在安定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的存在。
- 贵时:富贵之时。
- 贵时闻:在富贵的时候要记着过去的苦难。
【赏析】
此诗是诗人苏轼应友人王巩之请而作的。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与好友王巩相别于徐州。苏轼在徐州期间曾作《徐州杂诗十二首》,其中第二首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并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首诗中“泥上偶留爪”,正与此诗第一句“提胡芦”相呼应。王巩在徐州时,曾向苏轼求教如何使家酿的美酒更加香醇,苏轼回答说:“君实酿酒泉旁,我饮更觉酒更甘,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这一句正是对前一句的回答。
下面四句则是写春天到来的时候,百舌鸟唱出了美妙动听的歌声。但百舌鸟虽然善于歌唱,但却不懂得世事,只知道随着季节的变迁而改变它的叫声。这正好与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相似,他们只懂得趋炎附势,而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价值。所以诗人说“莫学竹鸡言易发”,就是告诫人们不要像竹鸡那样随波逐流,要认清自己的处境和方向,才能有所作为。
第五、六两句,诗人又进一步指出了深宫里的人虽然也来了报春的消息,但并不是所有的鸟儿都能得到人们的赏识,只有那些能够歌善舞、声音悦耳的鸟儿才被人们喜爱。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赏识,首先要有真本事,而不是靠拍马屁或者耍花招。
最后两句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这个道理:“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桃树和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的花朵却吸引着无数的蜜蜂在上面采蜜,结出的果实又吸引了众多的行人前来品尝,从而形成了一条小路。这就是说,一个人只要能够做出一些成绩,自然会得到人们的赞赏和尊重。如果一个人整天只会说些空话、套话而不付诸行动的话,那么他就不会有人欣赏他的才华。
全诗通过一个比喻,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人要想真正成功,必须要有真本事的道理。这也是我们今天应该学习和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