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负天下才,用心如用笔。
端劲随意行,曾无一画失。
因看落纸字,大小得疏密。
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
频年值我来,我愧不堪七。
安能事墨研,欲效前人述。
懒性真嵇康,闲坐喜扪虱。
是以持献公,不使物受屈。
果然公爱之,奇踪写名实。
岂惟播今时,当亦传异日。
嗟哉试笔诗,藏不容人乞。

这首诗是苏轼对好友苏辙的一首诗《试诸葛高笔戏书》的再作,苏轼在诗中称赞了苏辙的书法才华。

首句“公负天下才”中的“公”指的是苏辙。这句表达了苏辙有着出众的才能。

第二句“用心如用笔”描绘了苏辙在书写过程中的专注和严谨。他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笔画的变化,如同用笔时一样。

第三句“端劲随意行”描述了苏辙的笔势端庄有力,随意而行。他的笔锋坚定有力,没有任何一笔是多余的。

第四句“曾无一画失”表明苏辙在书写过程中非常精准,没有出现过任何失误。他的笔法非常熟练,每次落笔都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想要的意思。

接下来的两句“因看落纸字,大小得疏密”则展现了苏辙在书写过程中如何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内容来调整自己的字体。他能够根据纸张的大小来调整字体的大小,使得每个字都显得恰到好处。同时,他也会根据内容的需要来调整字体的疏密,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既有美感又有层次感。

接下来的几句则赞美了苏辙的书法才华。“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这句话中的“诸葛高”指的是诸葛亮,他在历史上以书法闻名,被认为是书法界的楷模。苏轼在这里将苏辙比作诸葛亮,表示苏辙的书法技艺非常高超,在书法界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接着苏轼又提到了苏辙的一些性格特点。“频年值我来,我愧不堪七”中的“频年”指的是频繁几年,“不堪七”可能是指自己无法达到苏辙的水平。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敬佩和自愧不如的情感。

接下来几句则是对苏辙的鼓励和期望。“安能事墨研,欲效前人述”表达了苏轼希望苏辙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前人的优秀技艺,将自己的书法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最后的两句则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赞赏之情。“懒性真嵇康,闲坐喜扪虱”中的“懒性真嵇康”指的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嵇康的字迹潇洒自如,不拘泥于规矩。这里苏轼借用嵇康的形象来形容苏辙的性格特点——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拘泥于形式和规矩。同时,“闲坐喜扪虱”也表达了苏辙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是以持献公,不使物受屈”则是对前文的总结。这里表达了苏轼对苏辙的信任和支持,相信他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书写美好的文字,不会被外界的压力所屈服。

整首诗充满了对苏辙的赞美和敬仰之情。通过对其书法技艺的赞扬、性格特点的描述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鼓励,表达了苏轼对这位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认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