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在中书日,朝廷百事崇。
王官多不喜,天子以为忠。
富贵人间少,恩荣殁更隆。
若非笳鼓咽,寂寞奈秋风。
司徒陈公挽词二首
公在中书日,朝廷百事崇。
王官多不喜,天子以为忠。
富贵人间少,恩荣殁更隆。
若无笳鼓咽,寂寞奈秋风。
译文:
公曾在中书省任要职,朝廷百事都尊崇他。
王官大多不喜欢他,但天子却认为他是忠诚的。
富贵之人稀少,他的恩荣去世后更加隆盛。
如果不是因为军鼓笳声低沉呜咽,他就不会如此寂寞凄凉。
赏析:
这首《司徒陈公挽词二首》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作品,通过描绘陈公在中书省任职的情景以及他在官场中遭遇的困境和孤独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中的尔虞我诈和人性的冷暖。诗中通过对比“朝廷百事崇”与“王官多不喜”,揭示了权力中心与普通人之间的巨大差异。陈公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极高评价和重用,但实际上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这反映出古代官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诗的最后两句“若无笳鼓咽,寂寞奈秋风。”更是深刻地表达了陈公的内心感受。尽管生前受到冷落,死后也无人祭奠,只有秋天的风萧瑟地吹过,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被诗人以秋风这一自然元素生动地表现出来。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对陈公的同情和敬意。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也是对那个时代政治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陈公生活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梅尧臣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在权谋世界中孤独挣扎的形象,使这首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