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有约过包山,节遇天祺得暂闲。
便有啼莺迎柳外,不妨飞蝶导花间。
东吴壮观随潮长,西洛风光指日还。
独恨微臣无补报,勋名分寸盍跻攀。
【注释】
包山,即包山寺。在江西奉新县南五十里。玉津牡丹,洛阳的名花。
“便有啼莺迎柳外”:有句意是说,春天来临了,到处是莺歌燕舞。
“东吴壮观随潮长”,指吴地(苏州)的繁华景象。
“西洛风光指日还”,指洛阳(河南洛阳市)的美景如诗如画,不久就能回来。
“独恨微臣无补报”,自己不能为国立功。
“勋名分寸盍跻攀”,意思是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应该去攀登功名的阶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应同僚之请,到包山赏牡丹而作。《宋史•乐志》载:“仁宗天圣中,以《玉树后庭花》、《紫骝马》、《霓裳羽衣曲》三曲为法曲。”《玉树后庭花》本南朝陈后主所制乐曲,因隋朝灭亡,其亡国之音遂被禁绝。此诗用《玉树后庭花》为题,当是借古讽今,抒发自己的忧愤之情。
首联“传闻有约过包山,节遇天祺得暂闲”二句是写诗人与同僚约定赏牡丹之事。包山寺在江西奉新县南五十里,诗人与同僚约定一同前往赏牡丹。“传闻有约”,表明此事非同小可,诗人也为之高兴,故有“节遇天祺得暂闲”之语。
颔联“便有啼莺迎柳外,不妨飞蝶导花间”二句是写赏花时所见情景。诗人来到包山寺,看到满园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便有啼莺迎人,飞蝶穿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颈联“东吴壮观随潮长,西洛风光指日还”二句是写诗人对洛阳、洛阳的赞美。东吴指的是今天的江苏一带,西洛指的是洛阳一带。洛阳是古都,有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诗人赞美洛阳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独恨微臣无补报,勋名分寸盍跻攀”二句是写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诗人感到自己没有为朝廷做过什么贡献,所以希望同僚们能一起努力攀登功名的阶梯,为国家效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四联,每联七个字,对仗工整,语言简练,意境优美。诗人通过对赏牡丹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赞美了洛阳的美景和文化历史遗产。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