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梅子真,当年狂歌吴市门。神仙隐逸两何有,耿介感激空千言。
我今幸生太平日,千载相望同禄秩。闲看世事浑不知,一心只愿饥肠实。
有谁解与鲁公米,无田也酿渊明秫。瓮间细酌新泼醅,既醉欢娱亦萧瑟。
江湖谁肯便相望,一尊犹及诗人尝。榴花竹叶应拨去,落盏且看鹅儿黄。
高斋肆筵尽嘉客,长鲸一吸无馀沥。座上杯盘未狼藉,愁见长瓶卧东壁。
新诗飘飘写胸臆,青天白日飞霹雳。休言李杜门限牢,到底输我巧钻刺。
我诗杉鸡竹兔耳,未见虎狼先辟易。异时更敢说较量,缩手从今作降敌。

注释

君不见,我见到。梅子真,李白号,其诗才情奔逸。当年狂歌吴市门,当年指李白年少之时。吴市,即吴县(今江苏苏州),李白的故乡。狂歌,即纵酒高歌。

神仙隐逸两何有,耿介感激空千言,诗人李白以豪迈的笔调写自己的感慨。神仙、隐逸,都是指隐居避世的人,这里指自己与世俗隔绝,不慕荣利。耿介,刚直;感激,感激之情。

我今幸生太平日,千载相望同禄秩,庆幸生于太平盛世,希望像古人一样能受到重用。千载,一千年。相望,相互看待;禄秩,俸禄和爵位。

闲看世事浑不知,一心只愿饥肠实,闲居无事,只关心自己的饮食起居。世事,社会事物。

有谁解与鲁公米,无田也酿渊明秫,有谁能理解杜甫的生活?鲁公,即李肇,唐代诗人。苏轼在这里以杜甫自况,说自己虽有田园,却无人理解;虽酿制美酒,也无田可种。渊明,即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文人。

瓮间细酌新泼醅,既醉欢娱亦萧瑟,在瓮中慢慢品味新酿的美酒,一边饮酒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既有喜悦也有萧瑟之感。

江湖谁肯便相望,一尊犹及诗人尝,江湖上又有谁会赏识自己的才华呢?诗人还是应该喝酒作乐。便,就。

榴花竹叶应拨去,落盏且看鹅儿黄,举杯向石榴花和竹叶下敬礼,喝干酒杯后看鹅蛋的颜色。

高斋肆筵尽嘉客,长鲸一吸无馀沥,家中高堂摆满丰盛的筵席招待客人,一条长鲸鱼一口就能把酒水吸完。

座上杯盘未狼藉,愁见长瓶卧东壁,看到座上杯盘尚未凌乱,愁容满面地看到长瓶子躺在东墙边。

新诗飘飘写胸臆,青天白日飞霹雳,新写成的诗歌飘然洒落,如同青天白日中的闪电。

休言李杜门限牢,到底输我巧钻刺,别说李白、杜甫的诗歌境界高深莫测,最终还是被我的巧妙之思所超越。

我诗杉鸡竹兔耳,未见虎狼先辟易,我诗中描绘的杉树、兔子、竹子等,连凶残的虎狼都害怕。

异时更敢说较量,缩手从今作降敌,以后还有谁敢与我较量?从此我将退避到幕后,不再与他争斗。

赏析

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由“君不见”起首,至“仙人”止;第二段由“我幸”起首,至“长鲸”止;第三段由“我诗”起首,至“降敌”止;第四段由结尾二句起首,至结末止。前三段皆写自己,后一段乃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故为借题。

此诗是作者《次韵东坡先生独酌》诗的续章。前篇以豪放著称,后篇以婉约取胜,风格迥异;然而二者皆以自我抒情为主体。前篇写于元丰二年(1079)夏秋之际,后篇则写于元祐八年(1093)。

诗中“君不见”、“我今”、“有谁”等字句,均属虚词或语气词,但它们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前四句以感叹语气开篇,点出李白与自己不同之处:李白狂歌吴市门,而自己隐居山林;李白傲视世俗,不慕荣利,而今自己却幸生太平之世,想效法古人受重用。

接着写自己闲看世事浑如泥,一心只想吃饱肚子。“有谁解与”,意谓世人不懂我的苦衷;“无田亦酿”,意谓即使我有田园也无人理解。李肇曾讥笑杜甫没有土地种植庄稼(见《国史补》),苏轼在此反用其意,表示杜甫有田园也不被理解。“渊明秫”句,意谓虽然有田园,却无人懂得欣赏。李肇曾批评杜甫不善烹调(见《国史补》),苏轼则以此暗讽杜甫缺乏政治才能,不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瓮间细酌”以下八句,写自己闲适生活情趣。“瓮间”三句,写自己悠然自得地饮酒作乐。“闲看”两句,写自己赏玩自然景色。“江湖谁肯”三句,写自己渴望得到朝廷赏识。“一尊犹及”三句,写自己举杯畅饮的情景。“石榴”两句,写自己欣赏石榴花、竹叶的情态。“高斋”六句,写自己宴饮时的盛况以及与朋友的交往。“新诗”四句,写自己创作诗歌时的心情和感受。最后四句写自己对李杜的评价。

此诗表现了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他一方面歌颂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另一方面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诗中运用典故和比兴手法,使诗意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