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二百战,一一叙兴亡。
书战皆非义,称人亦贬强。
临文常抑楚,谨始必尊王。
穷究当时事,应须发感伤。
【注释】
深父:指杜甫。伤字韵:即伤今韵,用韵律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感慨。春秋:泛指战国至汉初的岁月。《左传》:“春秋”者,鲁国史书之名也。二百战:指春秋时代发生的二百场战争。《左传》:“春秋”者,鲁国之史书名也。兴亡:兴起和灭亡,指各国的更迭。非义:指战争的非正义性。《左传》中说:“兵犹火、水,弗禁则祸作矣。”(引文出自《左传·僖公四年》)称人亦贬强:指以武力征伐,也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论语》中孔子说:“好勇疾贫,乱也。”(《论语·子路篇》)临文常抑楚:即在文章里常常贬低楚国。谨始必尊王:谨慎地开始行动,必须尊崇君主。穷究当时事:详细探究当时的事件。应须发感伤:应该引起伤感。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所作,时年五十九岁。诗人目睹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现实,有感而发,借“春秋二百战”的历史典故,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全诗句句写战争,却处处寓有忧国之思。
首联两句,点明主旨,说明自己写作此诗的原因。
颔联两句,从“非义”、“强”两方面,批判了战争的非正义性和统治者以武力征伐的不道德行为,并指出这种征伐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
颈联两句,写自己写作此诗的目的,即希望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即希望统治者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实行仁政,使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