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孔明柏,结阴众所依。
移根天衢上,曾抚日月晖。
如何去大厦,却绕乌鹊飞。
终当烦万牛,挽取廊庙归。
郑公泽既远,何以慰调饥。
公其踵前修,一洗贫士悲。
崔嵬孔明柏,结阴众所依。移根天衢上,曾抚日月晖。
如何去大厦,却绕乌鹊飞。终当烦万牛,挽取廊庙归。
郑公泽既远,何以慰调饥。公其踵前修,一洗贫士悲。
我们将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并提供相应的赏析:
- 诗句解读:“崔嵬孔明柏,结阴众所依”
- “崔嵬”形容山高峻,“孔明柏”可能指某种高大的松柏类植物,通常与坚韧、长寿等含义相关。“结阴众所依”暗示这些树木为众人提供了阴凉或支持。
- 译文与注释:
- 译文1:高耸入云的孔明柏树,是众多生灵依赖的地方。
- 译文2:这些巍峨的孔明柏树,为众人所倚赖,如同它们曾经抚摸着日月的光辉。
- 注释:孔明柏指的是一种常绿乔木,因其枝叶繁茂、树干挺拔而得名。此句表达了对孔明柏树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 诗句解读:“移根天衢上,曾抚日月晖”
- “移根天衢上”意味着这些树木被移植到高处,“曾抚日月晖”则表示它们曾经照耀过天空,象征着它们的尊贵和重要性。
- 译文与注释:
- 译文1:这些树木被移植至高处,曾被阳光照射,仿佛抚慰过星辰的光芒。
- 译文2:这些树木被移植到高处,曾被阳光照亮,仿佛触摸过星辰的光芒。
- 注释:这里的“天衢上”指的是高处,可能是某个建筑或平台。这句诗通过描绘这些树木的崇高形象,增强了整首诗的气势和深度。
- 诗句解读:“如何去大厦,却绕乌鹊飞”
- 译文1:如何离开那栋大厦?却有乌鹊绕飞。
- 译文2:如何逃离那座大厦?反而绕着乌鹊飞翔。
- 注释:这里的“大厦”可以理解为象征性的存在,如政治权力中心、权威机构等。而“乌鹊飞”则可能象征着逃避或隐退。
- 诗句解读:“终当烦万牛,挽取廊庙归”
- 译文1:最终将麻烦交给成千上万头牛,拉回朝廷。
- 译文2:最终将困扰交给千千万万头牛,带回朝堂。
- 注释:这句话表明了一种力量的对比和转移,即用强大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如回到朝廷),而不是回避或退缩。
- 诗句解读:“郑公泽既远,何以慰调饥”
- 译文1:郑公的恩泽已经远离,用什么来安慰那些因饥饿而受苦的人?
- 译文2:为什么还要施予恩泽于远方之人以解决饥饿问题?
- 注释:这里的“郑公”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贤明君主或智者,他们通过慷慨的赠予帮助了他人。“泽既远”意味着这种恩惠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易于获得。“何以慰调饥”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恩惠不再有效的感慨。
- 诗句解读:“公其踵前修,一洗贫士悲”
- 译文1:请跟随先贤的脚步,一洗贫困之士的痛苦。
- 译文2:效仿前人的榜样,彻底消除贫士的悲伤。
- 注释:这里的“公其踵前修”意味着效仿先贤的做法或精神。“一洗贫士悲”则表达了希望改变现状、减轻贫困人士痛苦的愿景。
- 赏析:《次方德顺和贫士韵》作为一首表达作者对贫困者同情和支持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通过描绘孔明柏树的形象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传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的向往。同时,通过对比“大厦”与“乌鹊”,诗人强调了摆脱困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现了作者的智慧和勇气。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恩惠分配的关注,以及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