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啄谁敲户,仓皇客抱衾。
只看人似蚁,共道贼如林。
两岸论千里,扁舟抵万金。
病夫桑下恋,万一有佳音。
【注释】
闻寇至:听说敌人来了。寇,指入侵的敌人。
初去柳州:刚离开柳州(地名)。柳州,今广西柳州市。
剥啄谁敲户,仓皇客抱衾:诗人听到敲门的声音,惊慌失措,急忙披衣起床,准备迎敌。
看人如蚁:形容敌军众多。
共道贼如林:大家都说敌人像树林一样密集。
扁舟抵万金:诗人乘着小船,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抗击敌军。
病夫桑下恋:指自己身患重病,却仍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存亡。
万一有佳音: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传来好消息。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因战乱流离失所,逃往桂林,又从桂林辗转到湖南时写的。诗中反映了当时人民遭受战祸的痛苦,以及诗人自己忧国忧民的心情。
首句“闻寇至初去柳州”,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寇”,指叛军。诗人刚听到叛乱的消息,就急匆匆地离开了柳州。这里用“闻”字表明了消息的突然性和紧急性;“初”字则表示诗人对此感到十分意外。
次句“剥啄谁敲户,仓皇客抱衾”,写诗人在惊恐之中,听到敲门声而惊醒。此时,他正抱着被子坐在床上,因为被惊醒而仓皇失措。这里的“剥啄”二字,形容敲门的声音很轻,但很清晰。“仓皇客抱衾”,则写出了诗人在听到敲门声时的惊恐心情。这两句诗通过细节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紧张、混乱的场景之中。
第三句“只看人似蚁,共道贼如林”,进一步描绘了叛军的人数之多和气势之盛。“只”字表现出作者面对如此多的敌军时的无奈和无力感,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战争的担忧之情。“贼如林”,则生动地描绘出叛军如同树林般密集的景象,令人感到恐惧。这两句诗通过对叛军人数和气势的刻画,将读者引入了一个恐怖的氛围之中。
第四句“两岸论千里,扁舟抵万金”,继续描述诗人在战争中的情景。“两岸”指的是叛军的根据地和前线地区,“论”字表明了叛军的庞大数量和势力范围。“扁舟抵万金”,则写出了诗人乘坐的小舟价值连城,但却为了抵抗叛军而不惜一切代价。这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的忠诚和牺牲精神。
第五句“病夫桑下恋,万一有佳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胜利的期待。“病夫桑下恋”,则写出了诗人自己身患疾病却依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存亡,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万一有佳音”,则希望战争能够早日结束,传来好消息。这句诗寄托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和感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战争的残酷场景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