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栖又三冬,好雪无一片。
今晨霭同云,薄暮集微霰。
先声乃如许,落势大可见。
呼儿出门看,通夕知几遍。
听窗复听竹,攲枕不知倦。
终然成底事,寒雨闭深院。
何尝忧瘠田,初不办欢宴。
囊萤已干死,无以映书卷。
请天收层阴,斗柄行欲转。
爱日上晴轩,如披故人面。
诗句解读及赏析#### 首句:寒雨浃旬终不成雪
- 关键词: 寒、雨、旬
- 注释: 此句描绘了连续数周的寒冷气候和持续不断的雨水,强调了一种长时间的阴冷和湿润。
- 赏析: 这句诗通过重复使用“寒”和“雨”来加强天气带来的冷和湿的感觉,表达了一种持续而持久的自然现象,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次句:幽栖又三冬,好雪无一片
- 关键词: 幽栖、三冬、好雪、一片
- 注释: “幽栖”意味着隐居或不与世隔绝,“又三冬”表示已经经历了三个冬天,而“好雪无一片”则表达了对下雪的期待落空。
- 赏析: 这个转折表达了诗人在长期等待之后,面对现实与期望之间的差距所感受到的失望和沮丧。
第三句:今晨霭同云,薄暮集微霰
- 关键词: 今晨、霭、薄暮、微霰
- 注释: “今晨”和“薄暮”分别描述了白天和傍晚的景象,“霭”和“微霰”是描述天空中飘浮的水汽和细小的雪花。
- 赏析: 这句诗通过对时间和天气变化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场景感,使读者能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心情。
第四句:先声乃如许,落势大可见
- 关键词: 先声、落势
- 注释: “先声”指的是前奏或迹象,“落势”则是指下落的趋势或状态。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天气变化的明显迹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天气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
第五句:呼儿出门看,通夕知几遍
- 关键词: 呼儿、出门、通夕、知几遍
- 注释: “呼儿”表示叫孩子出去看,“通夕”意为整晚。“知几遍”表示查看的次数多。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亲自外出观察天气变化的情况,展现了他对于自然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六句:听窗复听竹,攲枕不知倦
- 关键词: 听窗、听竹、欹枕、知倦
- 注释: “听窗”即聆听窗外的声音,“听竹”指聆听竹子的声音。“欹枕知倦”形容因为长时间倾听而感到疲倦。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在静夜中倾听自然声音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情体验。
第七句:终然成底事,寒雨闭深院
- 关键词: 终然成底事
- 注释: “终然”表示最终,“成底事”即造成的原因。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对持续降雨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影响的思考。
第八句:何尝忧瘠田,初不办欢宴
- 关键词: 何尝、忧瘠田、初不
- 注释: “何尝”用于反问,表示从未有过。“忧瘠田”意为担心田地因旱而变薄。“初不”即从来不曾。
- 赏析: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生计的关切和同情,同时也揭示了他内心的善良和对社会的关注。
第九句:囊萤已干死,无以映书卷
- 关键词: 囊萤、干死、映照
- 注释: “囊萤”指用纸包裹的萤火虫,“干死”意为燃尽或燃完。“映书卷”指用来照明读书的工具。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由于缺乏照明工具而不得不停止阅读,反映了他在困境中的无奈和辛酸。
第十句:请天收层阴,斗柄行欲转
- 关键词: 请天、收层阴、斗柄、行欲转
- 注释: “请天”即祈求上天,“收层阴”表示收起层层的云层。“斗柄行欲转”指北斗星的位置开始转变。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天气能够好转,为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愿望。
第十一句:爱日上晴轩,如披故人面
- 关键词: 爱日、上晴轩、故人面
- 注释: “爱日”指喜欢阳光,“上晴轩”意为走向晴朗的天空。“如披故人面”意指仿佛看到了老朋友的面容。
- 赏析: 这句诗以阳光明媚的景象作结,象征着希望、温暖和美好,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