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岧峣百尺台,摩挲尘迹但徘徊。
不辞浊酒三杯醉,坐对晴空万里开。
楚泽风烟随处好,仙家桃李有谁栽。
黄花过了梅花发,待我扶藜得复来。
诗句释义:
- “江上岧峣百尺台,摩挲尘迹但徘徊。” - 描述一座高耸入云的江边平台,诗人在此徘徊,摩挲着曾经的尘埃痕迹。
- “不辞浊酒三杯醉,坐对晴空万里开。” - 尽管喝下几杯浊酒让人有些醉意,但诗人依然选择坐下,面对万里晴空畅快地欣赏美景。
- “楚泽风烟随处好,仙家桃李有谁栽。” - 无论是哪里的楚地景色还是风烟,都显得那么美好,而仙家桃树和李树却似乎没有人栽种。
- “黄花过了梅花发,待我扶藜得复来。” - 即使已经错过盛开的黄花,但期待在梅花盛开时再次来到此地,扶着藜杖行走。
译文:
在江边有一个矗立的高处,那里曾是百尺高台,现在它被岁月摩挲,只剩下了尘土的痕迹。
我不介意再喝一杯浊酒,沉醉其中,感受着那无边无际的晴朗天空。
不论是在楚地的风烟之中,还是在任何地方,风景都如此美丽。
那些如仙境般的桃树和李树,又有多少人能够精心栽培?
即便错过了盛开的黄花,但我仍然期待在梅花盛开的时候再来。
那时我将扶着藜杖,重游旧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旅途中遇见美景的感慨。诗的开始以“金石台”为线索,引出江边的高台,以及诗人在此地的徘徊与思考。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江边的景色,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不辞浊酒三杯醉,坐对晴空万里开”两句,表现了诗人在美景面前的豁达与自在。尽管是浊酒,却也愿意沉醉其中,享受这无边的晴空。这种豁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在“楚泽风烟随处好,仙家桃李有谁栽”中,诗人将楚地的风烟、仙家的桃李与自己的足迹对比,表达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知未来的憧憬。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黄花过了梅花发,待我扶藜得复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与决心。他期待在梅花盛开之时再度来到这片山水之间,继续他的旅程。这里的“扶藜”,既是对古代行者的一种比喻,也是诗人自指,寓意着他将以坚定的步伐,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理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人生旅途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