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正宫中坐五穷,若于群在不吾攻。
畏途过后犹寒胆,除目陈前不热中。

【注释】

四正宫:唐代宫廷音乐之一。五穷:唐时以五行配五音,角为木,徵(zhǐ)为火,羽为水,宫为土,商为金,角声最雄壮,故称“五穷”。这里借指五方之音。群在:众在。不吾攻:不对我攻击。畏途过后犹寒胆:“畏途”指危险之地,“犹寒胆”比喻胆小如鼠。除目陈前:除去眼睛上的翳膜,让眼睛恢复光明。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当时诗人刚被贬出朝廷,心情抑郁不平,于是写了这首《观除目》。

首句“四正宫中坐五穷,若于群在不吾攻”,写诗人在四正宫中坐着,听到五方音乐。这里用“坐”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五方音乐的雄壮之声,对诗人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刺激,使他感到十分不安,他害怕这些强音会对自己的内心造成伤害。“若于群在”指五方音乐。这一句是说五方音乐的声音如此强烈,连周围的人们都感到恐惧,不敢接近。“不吾攻”,即不受我攻击的意思。诗人担心自己的心会被这声音伤害,所以用“不吾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

次句“畏途过后犹寒胆,除目陈前不热中”,是说经过一番惊心动魄之后,诗人仍然心有余悸,不敢再接触这可怕的音乐。这里的“畏途”是比喻,指那些让人感到恐惧的事情或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诗人通过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不敢面对现实,只能躲在黑暗里苟延残喘。这种心态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感受和体验。

最后两句“除目陈前不热中,惧闻其声心欲摧”,“除目”是指除去眼睛上的翳膜,让眼睛恢复光明。这里用“除目”来比喻清除心中的恐惧,让心灵得以安宁。“不热中”即不怕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恐惧、追求自由的愿望。然而,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限制,他并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诗人的个人遭遇。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