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撷葵,十月撷梨。
匪蚤伊迟,菊在中兮,有神有奇。
于以却艾,宁复云耆。
八月撷枣,十月撷稻。
匪迟伊蚤,菊在中兮,有化有造。
于以却老,宁复云耄。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共两章,每章八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解释:
- 八月其三(第一部分):
- 八月采摘葵菜,十月摘取梨子。
- 不早不晚,菊花就在中间,有神有奇。
- 用什么方法去除艾草,难道只是恢复元气吗?
- 八月采摘枣子,十月收获稻谷。
- 不是迟就是早,菊花就在中间,有造化和创造。
- 于以却艾,宁复云耆(第二部分):
- 用什么方法去除艾草,难道只是恢复元气吗?
- 用什么方法去除艾草,难道只是恢复元气吗?
- 用什么方法去除艾草,难道只是恢复元气吗?
注释:
- 九月其三:这是诗的标题,表示这首诗是《诗经》中的第3首,属于“国风”之“周南”。
- 八月撷葵,十月撷梨:八月采摘葵菜,十月摘取梨子。这里的葵菜和梨子都是植物的名字。
- 匪蚤伊迟:不早不晚,指的是时间正好。
- 菊在中兮:指的是菊花在中间。
- 有神有奇:有神奇之处。
- 于以却艾:用什么方法去除艾草。
- 宁复云耆:难道只是恢复元气吗?
- 八月撷枣:八月采摘枣子。
- 十月撷稻:十月收获稻谷。
- 匪迟伊蚤:不是迟就是早,指的是时间正好。
- 菊在中兮:指的是菊花在中间。
- 有化有造:有造化和创造。
- 于以却老:用什么方法去除老态。
- 宁复云耄:难道只是恢复元气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植物的生长、采摘和时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和生命过程的观察和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不同的植物采摘时间进行了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同时,通过对植物的描述,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