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性分良难并,好恶情怀岂得同。
荀子书犹非孟子,召公心未悦周公。
况令树立追高远,而使裁量属闇蒙。
举世不知何足怪,力行无顾是豪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读懂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句中重要意象的含义;最后结合诗句内容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思想内涵。
本题的关键词是“圣贤”,这是一道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通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答案】
译文:圣贤的本性很难相融合,喜好厌恶的情感不能相同。荀子的书仍然不是孟子的,召公的心情也不喜欢周公的。何况树立了高远的目标却使裁量归于昏暗不明。世上的人不知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努力实践没有顾恋就是豪壮的人。
注释:①圣贤:指古代有德有才的人。②性分:本性、天性。③好恶情怀:喜好和厌恶的情感。④书犹非:指《荀子》一书仍不属于《孟子》一类的著作。⑤周公:即周成王。周武王灭商后,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殷地(今河南安阳),作为东都诸侯,称为“鲁侯”。公元前1046年,武庚联合东方的小国叛变,周武王率军讨伐。第二年,周公东征胜利,镇压了叛乱,杀死武庚,毁灭了殷商的宗庙和殷墟,把纣王及其家属迁到洛邑,史称“成康之治”。⑥闇蒙:昏暗不明。⑦力行:用力实践。⑧不知足:不知足。⑨顾:顾念。⑩豪雄:英雄豪杰。(译文:圣贤的本性很难相融合,喜好厌恶的情感不能相同。荀子的书仍然不是孟子的,召公的心情也不喜欢周公的。何况树立了高远的目标却使裁量归于昏暗不明。世上的人不知道这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努力实践没有顾恋就是豪壮的人。)
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里,通过比较古今圣贤的不同表现,来阐明自己对于圣贤的理解。他赞赏孔子的仁政主张,批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他赞美周公礼乐制度的制定,反对召公的“不可知论”;他推崇孔子的“立德”,批评荀子的“尚法”,认为圣人的“性分”是很难“并”的,因此他们的“好恶”是不能“同”的。他赞扬周公“制礼作乐”,“尊贤使能”,“一天下”,而反对召公说“以臣弑君,名之曰‘贼’”,因为“召公之疑”是“不可解”的。他赞扬周公“立德”、“立言”、“立功”,而反对荀子的“尚法”,认为圣人的“性分”是“难并”,所以圣人的“好恶”也是“不易同”。他认为圣人是“立德”、“立言”、“立功”,而不是“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