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清淡本如秋,何必锱铢较两州。
身向宦名虽黾勉,性于人事岂雕锼。
但思簿领忙时俗,便觉溪山静处优。
荔子满盘宁易得,与谁频宴岭边楼。
诗句原文:
一心清淡本如秋,何必锱铢较两州。
身向宦名虽黾勉,性于人事岂雕锼。
但思簿领忙时俗,便觉溪山静处优。
荔子满盘宁易得,与谁频宴岭边楼。
译文注释:
- 一心清淡本如秋:形容一个人的内心像秋天一样宁静淡泊,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追求。
- 何必锱铢较两州:表示没有必要为了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应该看淡名利的得失。
- 身向宦名虽黾勉:尽管努力去追求官场上的名声和地位,但可能感到有些勉强。
- 性于人事岂雕锼:说明一个人在处理世俗事务时,并不需要过分雕琢或加工。
- 但思簿领忙时俗:每当工作忙碌时,人们往往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
- 便觉溪山静处优:在安静的自然景色中,人们能感到一种宁静和舒适。
- 荔子满盘宁易得:即使是荔枝这样珍贵的水果,也能轻易地得到。
- 与谁频宴岭边楼:在这样的美景中,与谁频繁地一起宴饮呢?
赏析:
曾巩的这首诗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一种超脱态度。诗中的“一心清淡本如秋”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他追求的是一种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而“何必锱铢较两州”,则反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即不应过于在意生活中的小得失。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心境的抒发,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理念。它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里寻找心灵的宁静,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曾巩的这种人生观对于当代仍有借鉴意义,无论是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还是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都应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追求真正的内心安宁。
曾巩不仅抒发了个人的感悟,还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在当今时代,这首诗仍具有启示作用,激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