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
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
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世看。
自送西舟江上别,孤怀经岁未能宽。
寄晋州孙学士
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
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
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
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世看。
自送西舟江上别,孤怀经岁未能宽。
寄晋州孙学士
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
嘱羌管休吹出自《赏南枝》,嘱羌管休吹的作者是:曾巩。 嘱羌管休吹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嘱羌管休吹的释义是:嘱羌管休吹:命令羌笛停止吹奏。这里的“嘱”是命令、吩咐的意思,“羌管”指羌笛,一种古代的管乐器,“休吹”即停止吹奏。整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停止某种乐器的声音,可能是因为夜晚降临或是因为其他原因需要安静。 嘱羌管休吹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嘱羌管休吹的拼音读音是:zhǔ
仗何人去出自《赏南枝》,仗何人去的作者是:曾巩。 仗何人去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仗何人去的释义是:仗何人去:凭借什么人离去。 仗何人去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仗何人去的拼音读音是:zhàng hé rén qù。 仗何人去是《赏南枝》的第25句。 仗何人去的上半句是:倚阑干。 仗何人去的下半句是:嘱羌管休吹。 仗何人去的全句是: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
倚阑干出自《赏南枝》,倚阑干的作者是:曾巩。 倚阑干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倚阑干的释义是:凭靠栏杆。 倚阑干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倚阑干的拼音读音是:yǐ lán gàn。 倚阑干是《赏南枝》的第24句。 倚阑干的上半句是:幽香更奇。 倚阑干的下半句是:仗何人去。 倚阑干的全句是: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攀赏处、宜酒卮
幽香更奇出自《赏南枝》,幽香更奇的作者是:曾巩。 幽香更奇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幽香更奇的释义是:幽香更奇:香气更加独特、奇妙。 幽香更奇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幽香更奇的拼音读音是:yōu xiāng gèng qí。 幽香更奇是《赏南枝》的第23句。 幽香更奇的上半句是:醉捻嗅。 幽香更奇的下半句是:倚阑干。 幽香更奇的全句是: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
醉捻嗅出自《赏南枝》,醉捻嗅的作者是:曾巩。 醉捻嗅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醉捻嗅的释义是:醉捻嗅:醉意中捻取花蕊嗅闻,形容陶醉于花香的意境。 醉捻嗅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醉捻嗅的拼音读音是:zuì niǎn xiù。 醉捻嗅是《赏南枝》的第22句。 醉捻嗅的上半句是:宜酒卮。 醉捻嗅的下半句是:幽香更奇。 醉捻嗅的全句是: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贵用在和羹
宜酒卮出自《赏南枝》,宜酒卮的作者是:曾巩。 宜酒卮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宜酒卮的释义是:宜酒卮:适宜饮酒的酒杯。 宜酒卮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宜酒卮的拼音读音是:yí jiǔ zhī。 宜酒卮是《赏南枝》的第21句。 宜酒卮的上半句是:攀赏处。 宜酒卮的下半句是:醉捻嗅。 宜酒卮的全句是: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攀赏处
攀赏处出自《赏南枝》,攀赏处的作者是:曾巩。 攀赏处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攀赏处的释义是:攀赏处:指攀爬和观赏的地方。 攀赏处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攀赏处的拼音读音是:pān shǎng chù。 攀赏处是《赏南枝》的第20句。 攀赏处的上半句是:不管绿是红非。 攀赏处的下半句是:宜酒卮。 攀赏处的全句是: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贵用在和羹,三春里
不管绿是红非出自《赏南枝》,不管绿是红非的作者是:曾巩。 不管绿是红非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不管绿是红非的释义是:不管绿是红非,意为不管花是绿色还是红色。 不管绿是红非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不管绿是红非的拼音读音是:bù guǎn lǜ shì hóng fēi。 不管绿是红非是《赏南枝》的第19句。 不管绿是红非的上半句是:三春里。 不管绿是红非的下半句是:攀赏处。
三春里出自《赏南枝》,三春里的作者是:曾巩。 三春里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三春里的释义是:春的三个月。 三春里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三春里的拼音读音是:sān chūn lǐ。 三春里是《赏南枝》的第18句。 三春里的上半句是:贵用在和羹。 三春里的下半句是:不管绿是红非。 三春里的全句是: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攀赏处
贵用在和羹出自《赏南枝》,贵用在和羹的作者是:曾巩。 贵用在和羹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贵用在和羹的释义是:“贵用在和羹”中的“贵用”指的是宝贵的用途,“和羹”则是指调和的羹汤,这里比喻为调和众人的意见。整句的意思是宝贵的用途在于调和众人的意见。 贵用在和羹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风格是:词。 贵用在和羹的拼音读音是:guì yòng zài hé gēng。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读懂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句中重要意象的含义;最后结合诗句内容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思想内涵。 本题的关键词是“圣贤”,这是一道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题目,答题时注意通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答案】 译文:圣贤的本性很难相融合,喜好厌恶的情感不能相同
读孟子 千载士推无可比拟,一编吾喜窃窥观。 苟非此道知音少,安有兹人得志难。 机巧满朝论势利,疮痍连室叹饥寒。 先生自是齐梁客,谁作商岩渭水看。 注释: 读《孟子》—— 阅读《孟子》。 千载士推无可比拟—— 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与之相比。 一编吾喜窃窥观—— 我很高兴能偷看一下这本书。 苟非此道知音少——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理解这个道理的人。 安有兹人得志难—— 哪有这样的人能获得他的志向呢?
【注释】 1. 安危:国政的安危,指政权。魁柄:权柄,引申为政治上的中心或要害部位。谁操:谁在掌握? 2. 敛笏:收敛手中的笏板。千官:指百官。拱赭袍:拱袖披黄袍。赭袍:帝王穿的黄色袍子。 3. 本根:根本。国论:国家大计,指治国之要。 4. 毫发:极其细微。间戎韬:参与军机。 5. 征求:征收赋税、徭役等。藉藉:烦扰的样子。人多困:百姓困乏。 6. 羁旅:客居他乡。皇皇:忧愁不安的样子。我亦劳
诗句原文: 一心清淡本如秋,何必锱铢较两州。 身向宦名虽黾勉,性于人事岂雕锼。 但思簿领忙时俗,便觉溪山静处优。 荔子满盘宁易得,与谁频宴岭边楼。 译文注释: 1. 一心清淡本如秋:形容一个人的内心像秋天一样宁静淡泊,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和追求。 2. 何必锱铢较两州:表示没有必要为了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应该看淡名利的得失。 3. 身向宦名虽黾勉:尽管努力去追求官场上的名声和地位,但可能感到有些勉强
李供奉 一身得禄从孤客,千里还丧获旧林。 清节萧条妻子计,白头敦笃弟兄心。 能抛印绶高应少,自筑丘坟达更深。 我与往来无力荐,褒传唯有北窗吟。 【注释】 1. 李供奉:指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是中唐时著名诗人,他一生困顿潦倒,仕途失意,但为官清廉正直。公元833年(大和七年)秋,李商隐在长安任秘书省正字期间,因受牛党排挤而罢职,后被贬为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掌记室。 2. “一身得禄”四句
【译文】 你我两人心意相通,一见如故。 第一次得到青山的游玩,心情舒畅。 听到你的高文吟咏太古,更想洗去眼浊,看透世事的真相。 一起寻找素壁写诗作画,游兴正浓,不想离去。 想要在红桥钓鱼,却因酒力不支而罢休。 回首今日嘉兴,依然梦魂萦绕,仍想与你举杯共欢。 【注释】 ①孙正之:诗人的朋友。两人怀抱喜相投:指与友人志趣相同。 ②初得青山一日游:第一次得到青山游玩的快乐。 ③已听高文吟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