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得禄从孤客,千里还丧获旧林。
清节萧条妻子计,白头敦笃弟兄心。
能抛印绶高应少,自筑丘坟达更深。
我与往来无力荐,褒传唯有北窗吟。

李供奉

一身得禄从孤客,千里还丧获旧林。

清节萧条妻子计,白头敦笃弟兄心。

能抛印绶高应少,自筑丘坟达更深。

我与往来无力荐,褒传唯有北窗吟。

【注释】

  1. 李供奉:指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是中唐时著名诗人,他一生困顿潦倒,仕途失意,但为官清廉正直。公元833年(大和七年)秋,李商隐在长安任秘书省正字期间,因受牛党排挤而罢职,后被贬为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掌记室。
  2. “一身得禄”四句:此句写李商隐因遭谗被免职,回到故乡。“得禄”,得到俸禄。“孤客”、“旧林”,指故乡。据《旧唐书》记载,李商隐曾于公元817年(大顺二年)任秘书省正字,公元826年(大顺二年)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诗中的“一身得禄”是指这两个官职的任上。“千里还丧”,指归途中丧妻。“丧”,死;“还”,返回。“旧林”,指故乡。
  3. “清节”二句:此句写李商隐归家后的境况。“清节”,指操守清白。“萧条”,凄凉冷落。“计”,考虑、筹划。“敦笃”,敦厚老实。“弟兄心”,兄弟情义。
  4. “能抛”三句:此句写李商隐辞官后的志向。“能抛”,即能抛却。“印绶”,古代官吏的印章和系印所用的绶带,借指官职。“高应”,指自己能高洁地做人。“深”,深远,指志趣远大。“自筑丘坟”,指自己为自己建造坟墓。“丘坟”,土山或土堆作为标志的坟墓。“达更深”,即更深远,指志趣更加深远。
  5. “我与”四句:此句写李商隐对友人的嘱托。“我与”,我和。“往来”,来往。“力荐”,大力推荐。“褒传”,表彰的传记。“北窗吟”,北方居室之窗边吟咏之作,借指诗文。“北窗吟”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下《文学》,王戎尝诣阮籍饮酒,见司马德宗在南面坐,乃向北登床,阮后闻人曰:“安石来!”便欲起避之,戎曰:“子才不须尔!我与安石是天下名人,子才何以相避为?”戎遂就榻,二人欢然谈宴。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李供奉》诗,以李商隐生平事迹为题材。诗共八句,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四句,叙述李商隐由得官到被免,再回家乡的过程。第二段四句,描写李商隐归家后的凄凉处境及他淡泊名利、志趣远大的情怀。第三段四句,写李商隐辞官后的志向和决心。第四段四句,写李商隐对友人的嘱托及自己对友人的勉励。
    李商隐一生困顿潦倒,仕途失意,但他为官清廉正直,为人刚直不阿,不畏权贵,不媚俗世,不屈强梁,不贪财货,有高尚品德。因此,当他被牛党排挤而罢官,被贬为东川节度使柳仲郢掌书记时,他并没有灰心失望,反而更加奋发努力。他积极参预幕府的工作,关心军国大事,处理公务井井有条,办事果断有力,受到柳仲郢的赏识。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回顾。全诗以议论为主,感情真挚深沉,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