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南古原行数里,忽见峻岭横千寻。
谁开一径破苍翠,对植松柏何森森。
危根自迸古崖出,老色不畏莓苔侵。
修竹整整俨朝士,下荫石齿明如金。
遂登半岭望城郭,但见积霭萦江浔。
冈陵稍转露楼阁,沙莽忽尽横园林。
秋光已逼花草歇,寒气况乘岩谷深。
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嵚崟。
龙门谁来此中凿,玉简不记何年沉。
泉声可听真众籁,泉意欲写无瑶琴。
斗回地势平如削,䆉稏百顷黄差参。
横开三门两出路,却立两殿当崖阴。
深廊千步抵岩腹,桀木万本摩天心。
碑文磊嵬气不俗,笔划缥缈工非今。
世传仙人家此地,天风泠泠吹我襟。
今人岂解不老术,可怪绿发常盈簪。
根源分明我能说,一室倾里输琅琳。
相高既不拥耒耜,方壮又不持戈镡。
我丁轗轲岂暇议,直喜虚旷开烦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五言排律,共有八句。下面是诗句和译文的对应:

军南古原行数里,忽见峻岭横千寻。
谁开一径破苍翠,对植松柏何森森。
危根自迸古崖出,老色不畏莓苔侵。
修竹整整俨朝士,下荫石齿明如金。
遂登半岭望城郭,但见积霭萦江浔。
冈陵稍转露楼阁,沙莽忽尽横园林。
秋光已逼花草歇,寒气况乘岩谷深。
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嵚崟。
龙门谁来此中凿,玉简不记何年沉。
泉声可听真众籁,泉意欲写无瑶琴。
斗回地势平如削,䆉稏百顷黄差参。
横开三门两出路,却立两殿当崖阴。
深廊千步抵岩腹,桀木万本摩天心。
碑文磊嵬气不俗,笔划缥缈工非今。
世传仙人家此地,天风泠泠吹我襟。
今人岂解不老术,可怪绿发常盈簪。
根源分明我能说,一室倾里输琅琳。
相高既不拥耒耜,方壮又不持戈镡。
我丁轗轲岂暇议,直喜虚旷开烦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麻姑山时所作,通过描绘山上的自然景观和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对仙人居住地的向往和赞美。

首二句“军南古原行数里,忽见峻岭横千寻”,描述了作者在古原上行走了数里,忽然间发现了巍峨的山脉,它们横贯天际。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了山峰的高耸入云。

接下来的句子“谁开一径破苍翠,对植松柏何森森。”,表达了作者对这天然通道的惊喜。松柏生长在苍翠的山道旁,显得格外茂盛。

“危根自迸古崖出,老色不畏莓苔侵。”描绘了松柏树顽强的生长力和坚韧的精神。即使面临恶劣的环境,如悬崖、莓苔等,它们依然屹立不倒。

“修竹整整俨朝士,下荫石齿明如金。”则形容了竹林的整齐和茂密,以及它为地面带来的阴凉和美丽。石牙被竹子覆盖,呈现出金黄色,增添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

“遂登半岭望城郭,但见积霭萦江浔。”展示了作者登上半山之巅,远眺城市的景象。雾气缭绕在江边,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冈陵稍转露楼阁,沙莽忽尽横园林。”进一步描绘了从山脚下逐渐向上走的景象,最终看到了楼阁和园林。这里的沙莽是指沙地或灌木丛,而园林则是自然与人工建筑的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秋光已逼花草歇,寒气况乘岩谷深。”反映了秋天的景致,草木凋零,寒冷的气息弥漫在深深的峡谷之中。

最后两句“我驰轻舆岂知倦,倏忽遂觉穷嵚崟。”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疲惫和兴奋。他骑马奔驰在峻岭之间,虽然感到疲倦,但很快又感到一种奇妙的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麻姑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仙人居住地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